“传统赏石的圈子非常小,局限于收藏或拍卖市场,大的收藏家很少去拍卖市场,我们也不敢拿真正的好东西出来,大藏家都是从熟悉的私人手上买。”
丑石观仍引领传统赏石
区别于现代赏石,中国古代文人赏石也是“诗书画石”不分。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提出相石四法“皱、瘦、漏、透”,奠定了中国古代赏石理论基础;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继相石四法之后,又提出“石文而丑”的“丑石观”;明朝扬州八怪之一的书画家郑板桥,进一步提出了“丑而雄,丑而秀”,完善了苏东坡的“丑石观”。
韩叶露告诉记者:“传统赏石先看形状的变化,再看颜色和石质,中国四大名石都是山上的石头,现代赏石大多是水里、沙漠里的,颜色的变化相对丰富,现代人喜欢比较绚烂有宝气的,传统赏石质地相对软,石质不是很硬,需要人长期把玩才能出现包浆。”
每个收藏者都有一套自己的玩石标准,没有统一的标准也让价格没有参照,每件传统观赏石都是孤品,这也让买家容易困惑,不敢下手。韩叶露解释:“传统赏石要先看石头的完整性,包括颜色的完整性,再看石头的质地,质地要相对坚硬一点,不要太松软,但是每种石头不一样。新藏家可以前期多看看古代的书画,特别是山水,会有很大启发。”
对于传统赏石种类的选择,韩叶露认为还是应该以传统的四大名石为主,“另外还有一种山东的文石,又叫青州石,存量不多,市面上见得少,但是兼有太湖石和灵璧石的美,玩这种石头的以清代蒲松龄为代表,现在蒲松龄纪念馆还保存着一些。”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