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武进博物馆藏11节兽面纹玉琮

时间:2015-07-06 13:43来源:未知 作者:许佳
良渚文化玉器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艺术创作的杰出成就,也是武进区博物馆馆藏文物的特色。这件11节兽面纹玉琮于1994年郑陆镇寺墩遗址5号墓出土,是武进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距今约有5000多年的历史。良渚文化玉器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艺术创作的杰出成就,也是武进区博物馆馆藏文物的特色。这件11节兽面纹玉琮于1994年郑陆镇寺墩遗址5号墓出土,是武进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该玉琮出土时置于墓主人足后,是长琮中玉质最佳的一件。通高32厘米,上端射径7厘米,孔径4.5厘米,下端射径6.3厘米,孔径4.7厘米。玉琮呈墨绿色,由透闪石制成,其莫氏硬度达4-6度,表面沁蚀。器形为外方内圆的方柱体,上大下小。中心有一上下贯通对钻而成的圆孔。琮体四面中间均有一减地法琢制的纵向凹槽,以较粗的横刻阴弦为界,将琮体分为11节。每节以四棱为中轴,以垂直凹槽为界,各饰四组简化的圆眼阔嘴兽面纹,共44组。其雕刻线条细致工整,尤其是那些细线阴刻,堪称微雕杰作。

  这件玉琮的制作工艺在今天看来仍不可思议。由于当时还没有高强硬度的金属工具,其制作完全依懒于石质或其他非金属工具。上世纪70年代在对郑陆寺墩遗址进行试掘,在1号墓出土的一块玉璧上铺有一层砂粒,其中石英约占30-40%。石英的硬度大于当地制作琮、璧的玉料,在玉璧上放置石英等砂粒可能同制造玉器的琢磨方法有关。笔者据此推断,5号墓中出土的这件玉琮也可能是使用石英等莫氏硬度较大的矿物砂粒加工琢磨而成。这件玉琮表面留有切割的痕迹。据专家考证,良渚文化的玉器开璞成坯的切割方法可分为锯切割和线切割两类。锯切割是直线切割,而线切割则留下了抛物线形的切痕。良渚文化时期的钻孔技术有管钻和锃钻两种,但由于玉器硬度较大,主要采用两面管钻的方法,进口大,中央相通处径小,有时错缝形成台痕,有的台痕上还留有1至2毫米宽的钻沟槽。这件玉琮是钻孔径较大的器物,也用两面管钻而成,较少错缝,加之后期制作中仔细的打磨,玉琮的穿孔内壁常为光洁的微弧面,很少有孔壁完全平直的玉琮。良渚文化玉器的平面多用磋磨,而装饰用线则使用硬物刮刻而成,阴线较细,沟底有划痕。浮雕兽面,采用减地浮雕和压地浮雕,有的两种间用,使浮雕看起来有两三层之多,最后再加以阴线纹,工艺繁复,令人叹为观止。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