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种少见的江阴塘墅镇商联会代价券,现身常州小东门文化城。市职工钱币研究会专家认为,这是一枚“常临币”中的出谱品,具有很高的收藏和研究价值。 这枚江阴塘墅镇商联会代价券为竖版,长5.6厘米,宽8.6厘米,为猩红色石印版,正面图案为小桥流水人家,反面有与江阴塘墅镇商联会相对应的英文字符,正面有“保管会主席章”、“塘墅镇商联会”的篆体印章,反面有“认明图章为凭”、“只限本镇通用”、“涂改毁坏作废”的字样。正反面均有精美的防伪纹路,每一面的四个对角线上都有中文壹角或阿拉伯数字10的字样,每张都标有不同的编号。市职工钱币研究会秘书长许英俊表示,这种精致的“常临币”,应是在上海专门制版印刷,一般的小镇没有印刷条件。 据介绍,“常临币”的全称为常州地区临时流通币,是以清代常州府地区为地域范围,虽然常州府于1911年底撤销,但原常州府管辖的八个县仍被约定俗成为大常州的概念。抗日战争初期,地处苏南沦陷区的常州地区,普遍出现了一种标明有“临时流通”字样的货币代用品,仅限于所在乡镇或店铺流通使用,其流通时间一般仅3-4年,现在钱币爱好者称之为“常临币”,其材质通常为金属、纸质、竹质、骨质等。这种常临币上标着的江阴塘墅镇,地处原常州府辖县东端,现已划入张家港市,名为塘市镇。 “所谓出谱品,从钱币收藏上说,就是在现有的各种出版物上没有记载的,是新近发现,并被相关权威机构认可的收藏类钱币品种。”许英俊表示,在20多年内,无论是袁涛的《常州地区临时流通币》、市职工钱币研究会的《常州钱币收藏研究》,还是张国民的《常州地区临时流通币研究文选》等著作中均未有记载这一品种,因此,此次发现的这种江阴塘墅镇商联会代价券应属出谱品。 “因纸张的经济价值不及铜,这些纸质流通币不再使用后,纸质的大量销毁,留下来的通常为铜元、铜筹,所以现在纸质‘常临币’很少见,通常价位都在3000元一张。”许英俊说。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