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记,银元上的戳记,是验证的标记,是时代的烙印。 戳记,有软戳和硬戳之分,我们只说硬戳。 硬戳,有文字戳记和图案符号,我们只说文字戳记。 文字戳记,有一字戳记、多字戳记之别,我们只说一字戳记。 戳记,有些盖得乱七八糟,把币面糟蹋得面目全非的,我们称之为“丑戳” ;有些戳记盖得规规矩矩,与币面图案、文字融为一体,增加观感,饱含意蕴,我们称之为“美戳”。我们只说“美戳”。 戳记的美,在于他的形式。每一个戳记都加盖在地章上,绝不影响币面文字、图案意思的表达。而且每一个汉字,都体现中华民族方块字的独特的美感。有的单独盖在币面的合适位置上,起着点缀美化的作用,如“福建官局造光绪元宝”的“银”字戳记。有的正反两面各盖一字,合起来构成一个整体,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比如“湖南省造光绪元宝”上的“如意”二字。这些戳记不但没有影响币面的美观,还会锦上添花,增加钱币本身的艺术魅力! 戳记的美,还在于他的内容。 鉴定为真是戳记的第一要务。正如孙浩在《百年银元》中所说的,戳记“这是当时环境下的特色,银货都要经过錾印鉴定是否灌铅夹锡以辨真伪”,“这是古今全球通行的惯例”。近代机制银元,作为一种特殊的“银货” ,其身上的戳记,讫今为止,一直遵循这一“惯例”,还没有发现例外。 其次,戳记是诚信的标志。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商号、银楼、造币厂等等,为了确认银币的成色,在币面上加盖自己的“号名”或自己的名字,以示负责。毫不马虎,绝不草率。 再次,戳记中常用一些吉祥语,如“福禄”、“富贵”、“吉祥”、“如意”等等,除含有鉴真的意思外,还增添了喜庆的气氛,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 同时,苏区的戳记带有浓重的政治色彩。除众所周知的袁大头上“苏维埃”三字戳记外,还有“工”“人”字等戳记。从各种渠道流向苏区的形形色色银元,只要打上人民政权的戳记,便可在解放区流通,用的是“拿来主义”。这对当时解放区的经济来说,无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时至今日,这些加盖解放区戳记的银元,都是不可多得的革命历史文物。 戳记,将形式与内容紧密完美的结合,成为近代机制银币上一道光彩夺目的风景!
X 一、咸丰三年(1853年)台湾发行的“如意银饼”,是台湾早期自铸的三大银饼之一。戳记:福、禄。
二、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英国喜顿造币厂试铸币,湖南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该币有三云版和单云版,此是单云版。为《中国近代机制银币名珍新序列》中十珍之一。戳记:如、意。
三、福建官局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铸。有深版和浅版之分,此乃浅版。为《中国近代机制银币名珍新序列》中十珍之一。戳记:银。
四、陕西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伯明翰喜敦造币厂试铸。为《中国近代机制银币名珍新序列》上十珍之一。或称此版系委托广东省代铸的试铸币。戳记:和、兴。
五、山西省造宣统元宝库平七钱二分,诸谱未载,铸主、铸期、铸地等待考。戳记(三道):工。
六、庚戌春季云南造宣统元宝库平七钱二分,1910年(宣统二年)铸。此款银元有深版和浅版之分,此乃浅版。为《中国近代机制银币名珍新序列》上十珍之一。戳记:坤。
七、大清银币宣统三年短须龙,1911年(宣统三年)铸。短须龙有多种版本,此乃粗花阳叶版。为《中国近代机制银币名珍新序列》中十珍之一。戳记:银、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