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云南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牵动着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心。各地纷纷伸出援手,支援地震灾区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灾害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在我国发行的赈灾邮票中就得到充分印证。 1997年夏季,我国华东地区发生特大洪水灾害,原邮电部中国邮政于9月14日增加发行1枚《赈灾》邮票,图案为一颗红色心形,并用假金色线条将其巧妙地勾画为两只紧握的大手,意在表现大灾之年神州大地上处处涌动的暖流和中华儿女对祖国的赤子之心,心形图案上方印有“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8个金色字,心形图下方附图用抽象的暗蓝色自然图形代表各种自然灾害,与主图红心形成强烈对比。整版邮票看上去全是红心,使人产生颗颗红心飞向灾区的联想。《赈灾》邮票原计划发行1500万枚,广大群众和集邮爱好者普遍反映印量太少,后来增印2500万枚,共发行4000万枚。邮票面值80分,销售总收入3200万元中的1700万元捐给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其余的1500万元定向捐赠给安徽、江苏两省用于恢复通信建设。这是新中国发行的第一套赈灾邮票。 1998年夏季,我国部分地区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在中共中央领导下,几百万军民万众一心,奋勇抗洪。为纪念这场人与自然的殊死搏斗,中国邮政于9月10日增加发行1枚《抗洪赈灾》附捐邮票(附捐邮票又称福利邮票、慈善邮票,是为了帮助社会公共福利或慈善事业筹划基金开支发行的一种邮票,在原有面值上,另外增收一小部分附加费,邮政当局即以这笔附收费交给需要人们支援的机构使用,有目的地为人民谋福利。附收金额不能算作邮资。)这枚邮票主票图案上半部分为蓝色底色上的洪水浪花,下方为两行一大一小手拉手的红色“人”字,象征阻挡洪水的人墙,中间的一个大的“人”字与下面两个小的“人”字又组成一个“众”字,寓意众志成城,战胜洪水;附票图案为主票图案的缩印,但没有洪水浪花,象征洪水退去,抗洪救灾取得胜利,下方印有“附捐”二字。此枚邮票主票邮资50分,附票附捐50分,发行量为3000万枚,其销售收入全部交给国家有关部门用于灾区人民抗洪和重建家园。 2003年初春,突如其来的“非典”灾害降临,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投入抗击“非典”的战斗。为表达对奋战在斗争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的敬意和支持,中国邮政于5月19日特别发行1枚《万众一心 抗击“非典”》邮票,面值80分。邮票图案中有众多红心组成的圆圈,既表示爱心,又表示团结一致;圆圈中的英文“SARS”字样,被国际惯用标记“禁止”符号所包围,表示坚决抵制“非典”病毒侵害和传播的决心。国家邮政局把邮票发行的全部收入捐献给卫生部门,用于支持抗击非典斗争。 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省汶川县的八级强烈地震,举国上下无不悲哀和震惊,人们纷纷慷慨解囊捐款捐物,奉献爱心。为此中国邮政于5月20日特别发行1枚《抗震救灾》附捐邮票,面值1.20元+1元,1.20元为国内平信邮资,1元为捐款,附捐收入全部用于地震灾区人民抗震救灾,重建家园。《抗震救灾》邮票主票图案左侧上方为代表地震震动的波线,波线下方为裂口大地,象征地震给人民带来的灾害,右侧中下为红色底色块,色块上有3颗连环心形图案;附票图案右侧为红色条幅,上有“抗震救灾 众志成城”8个白色黑体字,紧靠红色条幅的左边为上下9个连环心形图案,左侧上方为“1元”和“附捐”字样。整体图案象征着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战胜自然灾害。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地区发生强烈地震,为支援地震灾区抗震救灾,重建家园。中国邮政于5月3日特别发行一套编号为特8的《齐心协力抗震救灾》邮票,印制数量1000万枚,面值1.2元,全部邮资收入1200万元捐赠给地震灾区。邮票图案采用红、黑、白三种颜色印刷,色彩庄重。票面上印有地震波与双手传递爱心的图案,展现了在严重的地震灾害面前,全国人民守望相助、众志成城的坚定意志,诠释了“齐心协力 抗震救灾”的主题,彰显了举国上下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信心和力量。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