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龙城动态 > 城市建设 >

遗产保护依规行

时间:2015-02-03 10:30来源:未知 作者:DY
老街巷、旧城墙,小桥流水,青砖黛瓦,这里有最浓的老常州味道。今后,这些充满江南古韵的道路和街巷将得到更加充分保护。

      老街巷、旧城墙,小桥流水,青砖黛瓦,这里有最浓的老常州味道。今后,这些充满江南古韵的道路和街巷将得到更加充分保护。从市民规划师到规划工作者,名城保护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他们建言献策、尽职尽责,为城市风貌划出了清晰的轮廓线,为遗产的保护立下了规矩。

  为常州人“淘”出魂牵梦萦的记忆

  要用最简洁的词语概括常州的城市特色和历史文化,已到古稀之年的沙春元最认同“中吴要辅,华夏龙城”这个说法。33年前,他怀着对家乡的眷恋回到常州。尽管10年前就从城市规划设计院退休,但他仍旧密切关注历史文化保护进程。在数十年的城市规划和历史文化保护研究之旅中,他呼吁除了切实保护好现有的历史遗存外,有选择地适当复建一些已经消逝的历史遗迹,力主把传统元素与现代文明融合在一起,为常州人“淘”出诸多魂牵梦萦的记忆。

  “借题发挥”唤醒历史记忆

  “‘中吴要辅’出处哪里?可能不少老常州都答不上来。”沙春元介绍说,这一提法来自被誉为“三吴第一楼”的大观楼。

  大观楼原址在大观路一带,最早于南唐建造,明代常州府知府莫愚在楼前树立了一座牌坊,上面题有“中吴要辅”四个大字,常州这个美称由此传扬开来。只可惜大观楼在民国初年不幸被拆除。

  “大观楼原来是常州府的大门门楼,登楼瞭望可以看到百里之外,历来是常州的城市标志。”沙春元说如今虽然已经不见踪影,但如果能延续下来,市民也就能共享这份集体记忆,更能唤起对城市的文化认同。

  2005年,沙春元在市人大会议上提出重建大观楼的议案。他建议在城西的老运河与关河双河交汇显要处的规划绿地中复建大观楼,展示常州历史沿革、民俗风情文化、地方文艺表演等,配合周边的商业、文化、餐饮、休闲街区,赋予它新的功能和活力。

  追忆老城找回文化个性

  沙春元出生在常州,小学、中学在家乡度过,17岁到清华学习建筑,历经建筑工程队技术员、清华读研、选派出国进修、再次回母校清华任教,直到1982年调回常州。

  “我小时候家住青山门(北门)旁边,家门口还有四五米高的城墙,我常常和其他小朋友爬上城墙另一面的土坡,从高处往下滑,权当是滑滑梯。”他回忆上世纪50年代,曲折有致的小街小巷是城区的基本面貌。长长窄窄的背弄里,是小伙伴们捉迷藏的好去处。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保管者、积攒者。”沙春元十分认同这一理念,并为此身体力行,不断探索和努力。

  上世纪90年代他和同事们合作,先后编制了《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提出具有历史价值的房屋要修旧如故。上世纪末,他参与修编第一版《常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提出保护古城形制、格局和水系。2013年,他又提出结合大运河保护规划,在凤凰新城龙游河交汇处规划绿地,筹划复建该处附近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5处名园——归乐园、石园、洛原草堂、菱溪草堂和寄园,起名“五园汇秀”,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和城市功能,在新的城市建设中唤醒历史、留住文化个性。

  为家乡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建言献策

  “去年下半年市规划局编制完成《南市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我们提出确保历史街区要素的原真性建议被采纳了!”陈伟堂现在最为看重的身份,就是“市民规划师”,更令他津津乐道的,则是“微服私访”规划考察的种种经历。

  老居民深深眷恋城市遗痕

  “正宗老常州”的陈伟堂,和共和国同龄。“我小时候常常去马园巷玩,这里因明清时为军队养马而得名,每次走进去就像进了八卦阵,回回都迷路但回回都能转出来。”陈伟堂回忆,当时马园巷还有为数不少的古井、石库门第,缭绕着补碗、箍桶、修伞、给洋锅子换底的吆喝声。

  上山下乡后他进了常州冶金机械厂,从小喜欢历史的他在厂里子弟学校和技工学校担任过历史和政治老师,也写起了介绍常州历史和古建筑的文章,天宁寺、清凉寺的佛像重塑就有他的建言献策。

  为家乡文保规划建言献策

  2008年,听说市规划局面向全市聘请市民规划师,虽说义务劳动没有报酬,但他想都没想就报了名,最终成为首批23位市民规划师中的一名。

  市民规划师做什么?规划编研、规划管理、规划执法,他们全方位、全过程参与规划工作,使城市规划更严肃、科学。6年来,陈伟堂受市规划局邀请参与了20余次活动,他最关注的就是城市的历史文化保护。

  2007年第三次文物普查期间,他同文物保护工作者及规划局的工作人员一起,一个巷子一个巷子地跑,跟当地的居民了解古建筑历史,几年来拍下了几千张底片资料。

  “对现有街巷的风貌、肌理、建筑遗存统筹保护,就要最小化干预,确保历史街区要素的原真性。”带着这个理念,他先后参与了《南市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孟河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焦溪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的论证,当年他一次次走访的一批文物点现已成为文保单位。

  延伸阅读

  2011年,我市结合名城保护新要求和地方实际,邀请清华大学编制了《常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3—2020)》,2014年2月19日获得省政府批复,为我市申报与保护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提供了科学系统的规划依据和行动指导。

  近年来,在名城保护规划的框架下,我市相继编制了《常州市城市紫线规划》、《常州市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常州市工业遗产保护规划》、《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青果巷、南市河、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孟河、焦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常州市文保单位及历史建筑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划定规划等22项专项规划,初步形成了完整的名城保护规划体系。

  此外,一批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规范性文件也相继出台。2008年以来,我市陆续出台了《常州市市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办法》、《常州市市区历史建筑认定办法》、《常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办法》《常州市文物保护办法》、《常州市地下文物保护办法》、《常州市大运河遗产保护办法》、《常州市不可移动文物认养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和文件,为名城保护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