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会成立大会主席台
大会主持人杨瑞雪
名誉会长杨建致词
理事会会长杨兴良讲话
副会长杨荣方宣读《告族人同胞书》
名誉会长杨建(右)、会长杨兴良(左)为理事会揭牌 2013年6月12日端午佳节,戴溪罗巷杨氏在戴溪桥常州市凯达热源设备有限公司隆重举行毗陵罗巷杨氏第十次续修宗谱理事会成立大会,特邀各房宗亲六十余人,济济一堂,共商修谱大计。与会人员就本次续修宗谱宗旨、条例等有关事宜达成共识,并推举本次续修宗谱理事会成员,成立毗陵罗巷杨氏第十次续修宗谱理事会,正式拉开续谱序幕,全面启动续谱文化工程。 蔚蔚杨姓,源远流长,本固枝荣,群星灿烂。当今杨姓为我国第六大姓,人口近4000万,占总人口的3.19%,常州现有杨姓5.6万,占总人口的2.75%,位列第11位。 罗巷杨氏出自周成王幼子叔虞之后,其第十三世孙杨伯侨,封为杨候(今山西闻喜县东北),其后裔以邑为杨姓。伯侨是为杨氏得姓祖。传至三十九世杨震,东汉大尉,以博学著称,人称“关西孔子”。六十传於陵公,唐穆宗时任吏部尚书。於陵公传十五世孙杨邦义,字晞稷,谧号“忠襄”,吉州吉水县黄桥镇杨家庄(今云庄村)人,政和乙未进士,累官骛源县尉、蕲州庐州建康三郡教授、溧阳县知县、建康府通判等职,建炎三年抗金被俘,金兵劝降,誓死不降,壮烈殉难,为一代抗金名臣。邦义公长子杨璇(繁体,璿),宋室南渡时自吉水迁居无锡鸿山,是为鸿山杨氏始迁祖,其后裔世称鸿山杨氏。杨璇之第七世孙杨纯,字敬可,号敬宗,明至正年间(1341~1367),客游常州,正值元明兵革、盗贼蠭起,度势不能归,遂择城南戴溪教授弟子数十年,弃城市不居,隐于戴溪河畔,乐其风土淳美而定居罗氏旧墟,名曰“罗巷”。杨纯是为罗巷杨氏始迁祖。
六七百年来,罗巷杨氏昌炽蕃衍,支分派别,缕析条分:前分祖第二世祖杨杰,世称“杰公派”,聚居宜兴南漕杨道巷、东干圻杨家头、礼嘉南义桥大河湾、坂上何墅大河头、宜兴南漕砖场上;中分祖第四世祖杨锐,其长子杨楠后裔,世居罗巷,世称“楠公派”,次子杨柏,徙居乌干(今庞家街杨家塘);二分祖第四世祖杨铁,世称“铁公派”,或世居戴溪桥西,或徙居天井桥芦长村、常州东仓桥、马迹山古竹湾、礼嘉周水桥;第四世祖杨镜,徙居虎溪周家舍,世称“镜公派”;第四世祖杨剑,徙居兴隆桥(今礼嘉建东村境内);第五世祖杨 罗巷杨氏宗祠,堂号为“敦本堂”,寓意敦亲睦族,追本溯源。祠宇始建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由中分楠公派罗巷十一世孙杨汉桢捐银三十两,择地于罗巷村西之福地;乾隆三十三年(1768)由汉桢公次子嘉客捐金数十两重建,巍峨璀璨,美轮美奂;民国十八年(1929)继尔又重修宗祠,焕然一新,不减当年雄姿;新中国成立,祠堂文化淡化,祠宇为罗泽小学所用,书声常缭数十载,孕育莘莘学子无数;今开辟罗泽村民老年活动室,为老年娱乐场所。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