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街4年,目前总店铺数约38家,其中中医门诊部17家。曾凭借政策优势,蕴含了丰富资源的淹城中医街,而今正渐渐褪色。
冷清的饭店变身热闹的中医门诊
古一门诊是去年在淹城中医街亮相的。老板叫陈古一。
选择中医街,陈古一说因为看中这里的氛围。“来这儿的都是寻求中医的患者。”中医街背靠淹城景区,人流量大,其中有不少游客来自外地。有些患者本是游客,看到中医街就进来瞧瞧。“觉得医生讲得对,就尝试下。”陈古一说,中医并不昂贵,治得好病,患者自然会向别人介绍,“医生名气就传得更远。”患者地域广可以遇上更多病例,医生的医术也会更加精进。
回顾去年,陈古一用“挺不错”来形容:“前来就诊的患者虽不会像医院里那样排起长队,但一天下来也不会空闲。”
紫阳世家朱毓平伤骨门诊部是首批进驻中医街的。虽是被请来的,但现在却特别喜欢这里。在院落里转一圈,古朴的平房,庭院种着花草,仰头就能看到碧蓝的天空。“环境特别好。”朱毓平说,比起在闹市区四下望去始终是冰冷的墙壁,这里空气新鲜、风景雅致。朱毓平出租了自己位于市区的商铺,坚定地把诊所留在中医街,“对病人、自己都好。”
看病在这里不难,就是有点贵
市民邓女士在中医街看病已3年多。“为了胃病曾辗转寻医近十年。”听人介绍说这里不错,邓女士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在章氏专科门诊看了一个疗程后,“确实好,把胃病看好后每年还会来这里调理。”
邓女士说,中医街看病比医院方便,诊号自取,先到先看。“看名医也不难。”中医街医患关系非常融洽,邓女士说,看病3年从没和医护人员红过脸。
“但中医街的药费比医院贵。”邓女士说,挂号费10元-30元,药费人均600元/周左右。同样的药费,在医院可以开3-4周的中药。对于药费偏贵,中医街上的医生普遍表示是因为对药材要求更高。陈古一说,以当归为例,医院售价为1元/10克,而他进货价为2元/10克,“一些名贵中药材进价相差5倍。”陈古一自幼随父采药,可以算半个中药师,能辨识药材的产地、年份,“自己开诊看病要讲效果,自然会追求好药材。”朱毓平要求药商必须提供符合要求的药材,“宁可加价。”
相关部门对于中医街的中药饮片管理也相当严格:划定供应商、抽检、聘请专家不定期对饮片的质量进行查验。对于中医经营户的业务管理,武进区卫生局也同医院一视同仁,要求门诊台账等相关手续必须齐全。
有两个月就撤离,也有努力坚持的
陈古一的店铺从中医诊所到餐馆,再到中医诊所,见证了这条街的变迁。“街角那边有家中医馆只开了2个月。”那家商铺如今成了中医街上众多茶馆中的一家。中医街2009年8月28日正式开街时,首期入驻商户15家,全部为中医。如今,中医街的商铺已基本满铺,不过中医仍为17家,首批入驻的老面孔约一半。
武进中医医院名医堂、武进洛阳强直性脊柱炎专病医院门诊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淹城医疗门诊部以及民间秘方馆等陆续搬离了中医街,尤其以武进中医院撤离影响最大。武进中医院曾是中医街的主力军,口碑不错,但去年还是撤离了。“因为要开始自己缴房租。”陈古一说,武进中医院的撤离在中医街最好的位置留下了一间最大的空铺,“就诊人数短时间内下滑了很多。”此外,新建成的阳湖医院也分流了中医街部分患者。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