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劳动东路27号听居民反映,困扰他们多年的下水道再也不堵了。
因历史原因,同济桥社区劳动东路27号的1至3幢大楼没有物业管理,缺乏房屋维修基金,每年雨季,下水道就堵塞,污水漫溢,居民多年反映未果。
现在的这个变化,应归功于新成立的居务监督委员会。
“近两年来撤村改居,村越来越少,社区越来越多。”天宁区纪委监察局相关负责人说,去年他们选择茶山街道同济桥社区,进行居务监督委员会建设试点。居务监督委员会成立后,第一个来求助的就是劳动东路27号居民。
社区提出一个方案:维修的费用,可以通过改造出租小区内一处旧车库获得。
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夏奕飞建议,出租后所得收益不必直接用于下水道改造,可以浇筑26个地面停车位,形成资金的优势配给,用停车位的租金预付款维修管道,“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为今后维修创造了稳定的经济基础”。
同济桥社区主任杨芸切身感受到居务监督委员会成立后的变化:“过去,居民只热心参与社区的文体活动,现在社区建设随时可以参与、社区财务状况随时可以查阅、社区事务不清楚随时可以要求我作出解释。”
她给记者说了一件事:劳动东路27号停车费收缴后,在公示期内,居民徐师傅认为总金额不对。居务监督委员会的3位成员立即与居民一道翻看账本,发现有2户居民少缴纳了一些车位费。“这2户居民家庭特别困难,两对夫妻均身患癌症,平时一直服药。”社区与27号居民代表协商后,决定免除部分停车费,所以出现总金额不对的现象。
在小区里,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和业委会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居务监督委员会成立后,被居民称作“第四种力量”,它监督的就是居民身边的人、物、钱,做到的就是资产管理有人审、工程质量有人盯、办公服务有人评,其成员拥有知情权、质询权、审核权、调查权和建议权等5项权限。
截至目前,天宁区所有62个社区全部成立了居务监督委员会,初步统计已监督各类事项658件,收集居情民意700余条,化解矛盾213批次,真正做到了“将监督送到了居民家门口”。
据了解,社区居务监督委员会一般由3至5人组成,设主任1名。其成员由居民会议或居民代表会议在居民中推选产生。具体而言,是在街道纪委指导下,首先由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成员、居民代表成立选举委员会,然后通过组织推荐、居民联名推荐、居民小组推荐、居民自荐等方式确认候选人。经过预选确定正式候选人,之后再由居民会议或居民代表会议投票选举产生。(文/凃贤平 俞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