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常州市委、常州市人民政府发布《常州市文旅休闲明星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 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 《行动计划》围绕打造长三角独具特色、充满魅力的旅游目的地城市目标,充分发挥常州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旅游资源优势,在产业贡献度、游客满意度、城市美誉度上争一流,即到2022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超150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以上,成为重要战略性支柱产业;把游客满意作为最高标准、第一追求,把“头回客”变成“回头客”,把“过路客”变成“过夜客”,让“近者悦、远者来”;加快提升常州旅游国际化、现代化水平,积极打造文商旅融合、富有特色的拳头产品,让八方游客了解常州、走进常州、体验常州、爱上常州。全力把常州打造成为全国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 《行动计划》明确我市文旅发展主要任务: 对标先进补齐短板,加快发展全域旅游 打造全地域旅游目的地,加快构建“一核”(常州城市休闲旅游中心)、“两带”(大运河历史文化旅游休闲带、武进—金坛—溧阳旅游度假发展带)、“五区”(天目湖旅游度假区、太湖湾旅游度假区、茅山旅游度假区、长荡湖旅游度假区、曹山旅游度假区)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打造全天候旅游目的地,把夜间游作为休闲度假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把夜游、夜食、夜购、夜娱等要素充分整合起来,加快把“龙城夜未央”打造成为全国知名夜生活品牌,促进城市消费年轻化、时尚化、高端化。打造全季节旅游目的地,积极实施“四季旅游”发展战略,加快开发淡季和无季节性旅游产品,形成“处处有景、四季可游”的新格局。 打响四大文旅品牌,构建六大产品体系 加强对常州文脉的挖掘梳理,着力打造“开吴之地·名士之都”“江南门户·运河名城”“三杰故里·红色名城”“百年工商·智造名城”四大以文化为核心的旅游品牌。把文化作为常州旅游最深度体验,让游客在常州收获文化体验、感受别样风情。同时,依托主题乐园、江南山水、乡村田园、特色美食、康体养生、亲子研学等特色资源,着力打造专属常州、代表常州、象征常州的产品体系,构建“乐园之都”“闲逸山水”“美丽乡村”“食美常州”“康体颐养”“亲子研学”六大产品体系,进一步增加有效供给,满足多样化旅游需求。 培育新型旅游业态,狠抓大项目大企业建设 积极顺应旅游业态多元化、融合化、区块化、主题化趋势,拓展“旅游+”深度广度,推动产业链和价值链向高端延伸。加快发展会展旅游,积极培育体育旅游。大力策划、招引、实施、建成一批大项目、精品项目,加快培育一批实力强、影响大的龙头企业、骨干企业,有效增强旅游产品供给能力,实现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确保曹山未来城、中沙文旅月亮船、焦溪古镇、环球恐龙城康养育乐小镇等重点项目快推进、早投运。大力培育市场主体,支持重点文旅企业加强资源整合,通过产权转让、合资合作、重组上市等多种方式引进战略投资者,支持有条件的文旅企业到市外、省外投资,加快上市步伐,培育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骨干企业。 全面优化旅游服务,强化城市宣传推介 优化旅游交通体系,加快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智慧旅游,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解决旅游服务保障存在的短板不足,推动旅游服务质量标准接轨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构建一流的服务设施、一流的服务环境、一流的服务品牌。在全市旅游住宿等旅游服务行业推行“常州礼遇”服务品牌,全面推行文明旅游公约,建立文明旅游志愿者队伍,营造“人人是旅游形象,处处是旅游风景”的文明旅游整体环境。打造具有独特性、地域性、代表性的常州城市形象标识、宣传用语和城市形象宣传片,运用好互联网、微博、微视频、数字旅游、高铁旅游等新渠道,全方位、高频次宣传常州和常州旅游。提升常州城市的知晓度、认同度,识别度、聚焦度,向往度、美誉度,讲好常州故事,传播常州声音,加深中外游客对常州人文特征、历史底蕴和城市发展的认知。(文/费蕾 马君)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