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龙城动态 > 民生民事 >

高晓声文学研究会会员大会召开

时间:2012-10-22 13:10来源:人文常州网 作者:张丽暖
10月21日下午三点,高晓声文学研究会会员大会在九洲环宇大厦24楼会议室召开,40余位常武地区文学界、艺术界代表出席会议。

会场一角

高晓声的儿子(右)讲话

常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周晓东(中)讲话

 

      10月21日下午三点,高晓声文学研究会会员大会在九洲环宇大厦24楼会议室召开,40余位常武地区文学界、艺术界代表出席会议。

      高晓声(1928—1999)出生在江苏省武进农民家庭。从小酷爱文学,受古典名著熏陶。中学时代因经济原因曾三次中断学业。1947年高中毕业,1948年考入上海法学院经济系。1949年入苏南新闻专科学校,次年毕业。先后在苏南文联、江苏省文化局从事群众文化工作,在《新华日报》文艺副刊任编辑。1951年发表小说《收田财》,接受文学家直接指导的创作训练。1953年参加农村合作化运动,撰写锡剧剧本《走上新路》(与叶至诚合作)并获奖。1954年,以新的婚姻法为背景的小说《解约》(《文艺月报》1954年2期)引起文坛注意。1957年与方之、陆文夫、叶至诚等江苏青年文艺工作者发起“探索者”文学社团,起草《“探索者”文学月刊启事》。同年6月发表了把宣言具体化的探索小说《不幸》,受到批判,被划成右派,遣送武进农村“劳动改造”。1962年又重新创作,“文革”期间在农村劳动。1979年平反,重归文坛。任中国作协理事、江苏作协分会副主席。1980年发表的小说《陈奂生上城》,因塑造了陈奂生这一继阿Q之后的典型农民形象而获得高度评价。他的主要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有小说集《79小说集》、《高晓声1980年短篇小说集》、《高晓声1981年短篇小说集》、《高晓声1982年短篇小说集》、《高晓声1983年小说集》、《高晓声1984年小说集》等,长篇小说《青天在上》、《陈奂生上城出国记》等,散文集《生活的交流》等,文艺论集《创作谈》、《生活、思考、创作》等。其中《李顺大造屋》、《陈奂生上城》分获1979、1980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多篇小说诗歌文学作品被翻译成外语。其创作多取材于苏南农村生活,“陈奂生系列”小说以严峻的现实主义笔触,揭示风云变幻的政治、经济变革对普通农民命运的深刻影响,剖析了农民身上的劣根性,但仍有政策主导情节的倾向。另一类小说《鱼钓》、《钱包》等则以讽喻、象征的手法体味深刻的人生哲理。晚近以散文创作为主。1957年6月,因参与筹组“探求者”文学月刊社,被打成“反党小集团”成员,同年12月被错划成右派分子,遭公开点名批判,并被处理回原籍武进农村老家。“文革” 中又受冲击和审查。直到1979年4月,彻底甄别、平反,并于11月回江苏省作家协会创作组重新从事文学创作。高晓声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委员和理事,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创作组组长,是江苏最早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作家之一。1999年7月6日晨6时30分,高晓声因患肺性脑病在无锡逝世,享年71岁。

      为了研究高晓声的文学以及艺术思想,经两年多时间的筹备,通过民政局和社科联的审批,正式成立高晓声文学研究会。该会成立后将致力于高晓声的文学作品编辑,出版《高晓声作品全集》,并整理编印《高晓声年谱》,筹资保护高晓声故居等工作。

      据悉:高晓声文学研究会成立大会将于本月28日上午在高晓声的出生地郑陆镇的三河口中学隆重召开。(文/张丽暖)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