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第六届市民艺术节的“重头戏”之一,故墨新辉 再现芳华——武进博物馆书画修复成果展演在该馆开幕,展出经修复的馆藏书画作品13件,其中包括常州画派创始人恽南田及其族人和刘海粟、黄胄等书画大家的作品。 这些书画原本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损、脆化,但在修复师精心修复、装裱之后,原本的精美容颜再次呈现给世人。该展旨在为公众揭开博物馆纸质文物保护技艺的神秘面纱,并展现这一技艺于改革开放以来的提高和发展,提高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唤起人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敬畏。 武博已修复57件馆藏书画 武进博物馆馆长施建刚告诉记者,武博馆藏书画600多件,由于历史原因及硬件条件限制,均有不同程度的受损,如菌落尘螨以及因长期温湿度环境得不到保障引起的霉菌、脆化、断裂乃至残损,如得不到及时处理,将呈越趋严重之势。 为此,武博积极采取举措,于2013年筹建了纸质文物修复室,引进专业人才,首次尝试自主修复;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联合南京博物院委托常州博物馆,对9件书画藏品进行了修复;2016年至2017年上半年,委托南京莫愁图书保护中心对29件书画藏品进行抢救性修复。 “5年多的努力,恽南田、恽源濬、恽源成、恽怀英等一批乡梓俊彦的57件翰墨丹青已重放光彩,可供公众观赏和研究。这对于彰显武进人才之众、文化之盛意义非凡,亦可展示这一手工技艺对于艺术再现的创造,并展示我馆的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及成果。”施建刚告诉记者。
修复基本再现了原作神韵 书画修复,即对书画作品进行修残补缺加固,延缓劣化,并对艺术形象的适当复原。 武博陈列保管部主任张彩英介绍,修补、全色相当于对画心进行“整容手术”,是修复破损书画的关键步骤。首先,用与画心材料相同或相似的材料对画心缺损处进行修补,有“碎补”、“隐补”以及“镶补”三种方法。修补之后就是全色,这是对作品残损处上色补整的一种做法,包括补色和接笔两个步骤。补色即补全底色,这样可以让画面残损处的补纸不过于突兀,使书画整体色调协调统一。接笔则是在补色的基础上,对画意缺失或断裂的地方,续接残缺的画意,使得画面内容连续。接笔想要达到合理、合适的效果并非易事,需要充分研究原画作者可能使用的材料种类、笔墨技巧等。《清恽源濬牡丹图轴》的修复即是如此,它曾长期展览于特展厅,存在裂纹、断痕、破损等问题,经过整平、修补、加固,基本再现了原作的神韵。 征集20幅书画作品免费装裱 展览期间,作为书画修复工作惠及民生的回馈,武博拟面向社会承接20幅书画作品的免费装裱。 免费接裱书画作品具体要求是,作品须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价值;仅限四尺整张以下尺寸。装裱形式为镜片(不带框)。报名时请提供作品照片,装裱完成时间为12月中旬。 开幕式当天,南京博物院文物修复专家栾承素向观众讲解书画装裱修复的部分工艺流程,一方面让观众零距离体验传统技艺,更为深入地了解传统技艺在文物保护工作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为观众提供更好的信息与交流平台,从而有效地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据了解,该展将于10月20日结束。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