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上午,毗陵都浜李氏在礼嘉水云庄喜宴中心隆重举行七修宗谱颁谱庆典,李氏宗亲及其同宗异谱的市桥李氏、小桥头李氏600余人出席颁谱庆典,常州市姓氏文化研究会、常州市名人研究会等单位应邀光临颁谱活动。 李姓是当代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也是世界第一大姓,拥有人口近一亿,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七点九。目前常州有李姓人口六万三千七百多,占全市总人口的百分之三点一五,排列第八位。 毗陵都浜李氏祖先历史悠久,历经社会制度磨炼,指树为姓。姓源甚早,始于上古皋陶,子孙夏朝时任职理官,遂以职官(理)为氏。商末大臣理征,得罪纣王,将被灭族,其子理利贞携全家逃往河南嵩县伊水之滨,采食木子充饥,感激活命之恩,合“木”“子”为“李”字,遂改“理”为“李”,是为得姓始。利贞十一世孙李耳,又名聃,世称老子,名著《道德经》至今广泛流传。老子曾孙昙,有二子,长子崇,居陇西,今甘肃洮南;次子玑,居赵郡,今河北邯郸,皆成望族,故有陇西与赵郡李氏之别。 毗陵都浜李氏,一世祖李赓,北宋人,自福建邵武迁无锡,至第三世李纲,谥号忠定公,历官徽、钦、高宗三朝,为两宋之际著名的名族英雄,为力主抗金的中流砥柱,捍卫国家的巍巍栋梁、名垂千古的社稷良臣,英才天纵,才兼文武,出将入相,被誉为“南宋第一名臣”。“龟山先生”杨时称李纲“丞相李公,以英伟刚明之才、任天下之重,盖一时人杰也。”朱熹称李纲“孤忠伟节、一世之伟人”。传十四世旺五徙居句容,又迁兴化府,其孙男第十六世孙李华一,字乐耕,博学好古,兼工诗赋,有隐君子风,在明洪武初年(一三六八)迁居常州城南桑园里,是为都浜始迁祖,生子五,牌一、牌二、牌三、牌四、牌五,分列五大房:大房聚居于大塘里、桑园里;二房聚居于桑园里、囊里、马驰岸、浦前镇三宝桥李家村、浦前镇东南小王家村、张家坝;三房聚居于上头巷、桥北、李三房,囊里、寨口、下坝桥、牛肥巷;四房聚居于洛阳镇圻庄李家头、中庙桥河西李家头、夏至桥后四村李家头、南黄埝桥戴降上、坂上后黄家场、石桥头;五房聚居于虞桥南和尚桥墅上李家头。六百五十多来,都浜李氏瓜绵椒衍,子孙翼翼,业已相传四十多世,代有闻人,先世文定公、春芳公皆以状元、宰相蔚为名臣,喜看今朝都浜李氏英才辈出,农工仕学商民营企业,佼佼者不乏其人。 其谱创始于大明天启甲子(1624),尔后乾隆乙亥(1755)、道光丙戌(1826)、光绪丙子(1876)、宣统辛亥(1911)、民国丁亥(1947),世守勿替,相继纂辑。今为“七修”宗谱,距上届谱事业已整整71年矣。 庆典大会上,常州市姓氏文化研究会、常州市名人研究会、武进地方文献文化研究会、市桥李氏代表作了热情洋溢的贺词。新谱颁谱260部,每部18册,图文并茂,宣纸印刷,古籍装帧,质量上乘。大会向常州市姓氏文化研究会、常州市名人研究会、常州市档案馆、武进区档案馆、常州市图书馆、武进图书馆赠谱收藏。 (文/孙瑞和)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