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名木是反映一个地区、一座城市历史文化底蕴和生态文明程度的重要符号,也是珍贵的自然文化遗产。为盘点“绿色家底”,保护绿色活文物,今年以来,天宁区检察院以“公共利益代表”的身份,致力推进古树名木专项行动,为古树名木筑起了一道“安全墙”。 天宁区地处长三角腹地,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辖区内古树名木资源丰富。据统计,全区现存古树名木约50余株,以银杏、国槐、桧柏等树木为主。由于岁数见长,这些古树更易遭受病虫侵害,更难抵御曝晒大寒。加之监管权与养护权的普遍分离、养护成本较高、保护意识不强等原因,很多古树名木受到生存冲击。 为让古树名木“老有所养”,该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积极行动,根据调取的古树名木清单,详细分析了古树分布情况及可能存在问题,对照《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逐一排查。 经查,检察官发现周边无高大建筑的部分古树,未设置避雷装置,其中1株树龄170年的桧柏树,存在树体缠绕绳索、悬挂景观灯等情形, 2株古银杏树树冠下堆放了大量木柴、杂物。 8月下旬,天宁区检察院依法向主管部门发出检察建议,建议相关部门全面履行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职责,消除影响古树名木生长的不利因素,落实镇街道、村委属地管理、情况报告、科普宣传责任,真正形成古树名木保护合力。 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对检察建议书反映的问题及提出的建议进行讨论研究,据悉,今年上半年全区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古树名木保护专项行动,聘请专业团队对雪洞巷国槐、二院朴树、近园桧柏、省常中麻栎进行树洞修补、加固支撑等抢救复壮措施。在建设大明路北延伸段工程时,为在原址上保护百年古银杏,变更原有设计,增加建设成本1.1亿元,增加征地15亩。 “对部分无法当场整改的问题,比如避雷装置补助资金的申请等等,我们已列入古树名木保护计划中。”相关部门负责人说。 经过三个月的努力,辖区内古树名木保护情况大为改善。通过抽查回访,检察官发现相关部门制定了保护方案,建立了日常巡查、专人负责、健康普查等工作机制,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步入了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轨道。 “这株银杏在这长了一百多年了,希望把它更好保护起来,永远活下去。”郑陆镇黄天荡村的村民看到古树重新焕发了生机衷心祝福道。 据了解,为带领身边更多的人共同守护绿色记忆,天宁区检察院将联合相关部门,以在建的横塘河湿地公园全民义务植树展馆为平台,向广大市民展示生态建设成果,普及《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等园林绿化相关法律法规,营造全民共同关注古树名木、保护古树名木的良好氛围。文/芦宇飞 尹梦真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