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市锡剧院创作了红色锡剧《烛光在前》,预计4月首演。记者昨天看到,该剧正在加紧排练。
作为入选省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投入剧目,锡剧《烛光在前》以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中国共青团创始人、“常州三杰”之一张太雷的真实故事为创作原型,以张太雷“为人民谋永远幸福”的忠贞信仰为引领,讲述了他的妻子和儿女坚强不屈、追随张太雷的足迹走上革命道路的感人故事。 演绎张太雷夫妇及其3个子女的革命故事 据了解,作为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一号题材”,创排伊始,该剧就确立了高点定位的创作要求,特邀江苏省戏剧文学创作院院长、国家一级编剧罗周创作剧本,上海越剧院国家一级导演童薇薇担任导演,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韩生担任舞美设计。 市锡剧院院长孙薇介绍,《烛光在前》以陆静华与丈夫张太雷及三个子女的数次别离为主题,构建了四场主戏。全剧以张太雷夫人陆静华为第一主人公,从这个极其平凡又极其伟大的女性身上,折射出共产党人为信仰前仆后继、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深情讴歌了为革命事业贡献所有的先烈。“具体叙述上,以陆静华支持孩子们寻找党组织为切入点,既有按时间顺序推进一送再送、一别再别的情节延展,又在张太雷儿子张一阳之死上重组时间线,展开对张太雷的回忆,形成首尾呼应,从而完成对‘烛光’——以张太雷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精神的追随和追溯。”孙薇说。 民乐融合西洋乐,锡剧糅进昆曲 据了解,在保持锡剧个性风格和美学内涵的前提下,《烛光在前》的创作团队在表达形式和手法上大胆创新,强化锡剧艺术的表达力和展现力。 “这是现代戏,表现力一定要强。所以,在音乐设置上,我们用了西洋乐器和民族乐器融合演奏的方式。另一个创新点是在戏与歌的结合方面,我们融合了一些昆曲的曲调手法,由演员在无伴奏状态下使用昆曲唱腔。”孙薇告诉记者,希望该剧可以走出江苏、走向全国。 启用三位锡剧“第七代传人” 2016年,经市政府同意,市文广新局、市锡剧院与江苏省戏剧学校三方联合办学,订单式培养了16名戏曲表演专业“常州锡剧班”学生,这批锡剧“第七代传人”中的三位,将在本剧中扮演张太雷的三个子女。 在剧中扮演张太雷女儿张西蕾的青年演员吴晨向记者直言了此次面对的挑战:“因为平时我们在学校里学的传统戏和这次的剧目是不同类型,刚开始实习接到这个戏,觉得对我们来说是个挑战。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正在慢慢消化这些压力。现在我们每天排练,感觉每天都在进步。” 市锡剧院副院长王胜标对三位年轻演员信心十足:“这批锡剧第七代传人还很年轻,都只有20岁左右,虽然他们在表演和唱功上还不太成熟,但是在排练场上,我们看到他们在不断成长。敢于在这样的重要剧目中启用新人,我觉得这应该是我们的亮点。在这个过程中,年轻演员得到提升,也给剧团带来新生。” (文/郑雨露 常文旅)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