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明末著名学者常州人郑鄤的十一世孙、文史爱好者郑燮贤撰写、共29.6万字,以明末名人郑鄤为研究对象的学术专著《郑鄤研究》,在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 郑鄤字谦止,号峚阳,常州武进横林人。进士郑振先之子,少有才名,随父讲学东林。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进士,因上疏弹劾阉党,被降职外调,回籍候补。崇祯八年(1635)复起用,因批评内阁首辅温体仁,后遭温体仁诬陷,被凌迟处死。著有《峚阳草堂文集》和《峚阳草堂诗集》。 郑燮贤自2009年起步研究先祖郑鄤,至2015年《郑鄤传:解读明末惊天奇冤》出版。从2017年下半年起,郑燮贤开始进一步研究郑鄤。 该书以学术论文的规制撰写,主要分武进横林郑氏家族、郑鄤的生平事迹、郑鄤交游考、郑鄤案件的本末、明清学者对郑鄤记述的演变、郑鄤的著述概述、郑鄤的政论文及其儒家思想、佛道思想对郑鄤的影响、郑鄤的诗歌创作与诗学评论、八股文选家郑鄤等十部分。 郑燮贤表示,此书所引用史料不仅来自记述明末清初史事的野史笔记,而且有晚明一些人物的诗文集子,更有些是记录有关人物的地方志和郑氏宗谱、常州其他姓氏的家谱,还有些则来自最新的学术专著。 本书对郑鄤作为一个“文学人”,进行了较为全面而详细的论述。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他对儒家思想的阐述,二是他的诗人角色,三是他作为晚明的八股文选家和名家,在八股文史中所起的作用。 郑燮贤说,此书是在以前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郑鄤案的来龙去脉解读得更深更透。本书不仅郑鄤案件的本末进行了详细深入的论述,而且将后世的文人学者对于郑鄤的论述,做了系统的梳理与分析。 据了解,此书不仅是对郑鄤个人的研究,从中也能窥见晚明时期江南士大夫阶层的文学和生活状态。 文/张军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