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5年8月5日,经前辈友人介绍,姚德怀将他参与创办的杂志《抖擞》寄给远在北京的周有光先生,请他指教。当年8月19日,周有光就给姚德怀写了封千余字的回信。从此两人书信往来,直到2009年8月5日,历时34年。这些书信不谈家长里短,贯串其中的红线是“中国语文现代化”。 姚德怀今年85岁,祖籍宁波,毕业于香港大学数学系,后留学德国,在哥廷根大学深造,学成回港,在香港大学数学系任教,直至1996年退休。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他参与创办杂志《抖擞》和香港中国语文学会。 40多年来,这些书信一直由姚德怀妥为保管,完整无损,2018年被姚德怀托付给汪惠迪和中国剪报社原社长王荣泰带回常州,此次被藏入常州市档案馆。据介绍,今年84岁的汪惠迪是常州人,1979年在香港加入香港中国语文学会,结识了姚德怀。 “姚德怀先生说,他捐赠的目的是希望这些书信充分发挥作用,可让当代、后代的学者以及民众,得以近距离欣赏和怀念周老的笔墨和风采。”汪惠迪说。 (张步东 吕洪涛图文报道)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