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龙城动态 > 民生民事 >

打造公共文化新高地 为百姓幸福生活“加码”

时间:2022-10-23 15:37来源:武进新闻网 作者:蒋 雯
下班后,逛逛古风夜市;晚饭后,看场精彩戏剧;临睡前,翻翻图书馆借来的枕边书,伴着书香入眠;周末,带着孩子打卡博物馆、美术馆……

下班后,逛逛古风夜市;晚饭后,看场精彩戏剧;临睡前,翻翻图书馆借来的枕边书,伴着书香入眠;周末,带着孩子打卡博物馆、美术馆……点点滴滴的文化享受,浸润武进人的生活。

十年来,武进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文旅融合创新发展,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打造文化艺术高地,让群众享受到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打造最美文化空间

华灯初上,人流如织,区文化馆内正上演非遗文化沉浸式演出。每逢周末,这里都会开展各类夜间文艺活动,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助力城市夜间经济繁荣,现已成为武进人都爱去的共享文化新空间。

十年来,武进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艺术资源,层层梳理包含基层公共文化空间、公共阅读空间、美丽乡村文化空间、艺术空间、跨界文化空间等各类文化空间。去年7月,武进第二图书馆正式向公众开放。与武进区人民路初级中学共建共享,武进第二图书馆面积达5400平方米,藏书20余万册,为建设书香城市、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打造了文教结合新样本。

颇具创意的城市书房、精致典雅的文创商店、古色古香的历史街巷……城市乡村、大街小巷,一处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拔地而起,为市民文化生活不断“加码”“赋能”。

深入挖掘特色文化

近年来,区文化馆深耕非遗文化,打造以“齐梁夜宴”为主题的沉浸式非遗体验活动,推出“吴风雅集烟火里”国风嘉年华大型文化夜市。湖塘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大力实施文化惠民雨露工程、全民健身阳光工程和全民阅读燎原工程,完善惠民服务体系,用心用情做细文化艺术服务;嘉泽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嘉·文化空间”结合“花木之乡”和“状元文化”特点,重点推广青苗夏令营、“四点半”公益课堂、家庭园艺精品课堂等特色品牌活动……

在深挖传统文化、特色文化的基础上,一张张传播新文化、展示新形象、弘扬新风尚的靓丽名片正在阳湖大地不断涌现。

文化服务日趋精细

十年来,我区通过“送文化”和“种文化”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精准化,满足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群众的文化需求。

以武进博物馆为例,针对青少年群体,该馆围绕“浪漫春日”“七彩夏日”“高远秋日”“缤纷冬日”四大板块,结合“我们的节日”“我们的名人”“你好,二十四节气”等主题,连续多年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社教活动。

据悉,2017年成立的武进区文化馆公益性培训联盟,已吸引50余家艺术类培训机构加入,累计开设公益课程1400余门,受益群众超10万人次。每逢周末,区文化馆的一间间教室内,各个年龄段的市民相约而至。萨克斯、扎染、茶艺、书画、堆花糕团……全民乐享公益文化艺术培训盛宴。

惠民活动精彩纷呈

多年来,区文体广旅局不断加大扶持力度,为遍布全区的群众文化团队打造展示才艺的舞台,文化旅游节、夜生活节、市民艺术节等系列活动贯穿全年。其中,在连续举办十年的市民艺术节中,全区各镇(街道)优选群众文化团队,在全区范围内配送高质量群文广场演出,进而带动社会力量在服务基层、繁荣文化中当主角、唱大戏,全面激发基层群众文化的创新活力。

更有武进区凤凰艺术团走进社区、村庄、学校、军营、企业,将综艺演出送进基层;武进区锡剧团开展“戏曲培训进校园”,在学校建立戏曲传承基地,培养锡剧艺术人才,一年送戏下乡200余场次;区图书馆则利用流动图书车送书下乡,打造24小时“阳湖书房”、智能化阅读终端“阳湖微书房”,并在全区实现通借通还。

此外,通过网络直播、短视频平台、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我区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文艺活动。“艺起来”全民艺术普及课程、武博艺术课程、精品非遗项目云展览、线上阅读分享会、精品剧目云剧场……群众足不出户也能享受文化大餐。

着力打造文化新高地,武进逐步构建、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品空前丰富,文化服务细致走心。就让文化艺术,浸润你我幸福生活。

武进区凤凰艺术团巡演

武进博物馆开展社教活动

武进第二图书馆

第十届市民艺术节开幕式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