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7月29日下午,由市古玩行业协会主办的常临币高峰论坛,在锦海武进宾馆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常临币研究专家50多人与会。 常临币是时代缩影,记录常武地区地方商贸史。1937年11月,常州被日军攻占,常武地区沦陷。日伪时期,地方商贸市场流通辅币紧缺,官方和伪政府无法顾及,为解决当时商业流通辅币不足,常武地区出现了民间临时代用币,即常州地区临时流通币,代用币的使用,给当地民生经济带来便利。由于战争,货币的迅速贬值和汪伪政府强制推行使用中储券,1941年常临币退出了流通领域,常临币从诞生到消亡,虽然只流通了三年左右,但因其材质丰富,体积小、设计制作精良,成为钱币历史上的遗珍,也见证常武地区抗战时期商贸流通。2012年2月常临币入选我市首届珍贵档案名录。2013年,常临币与大成公司档案一同入选江苏省珍贵档案名录,成为我市入选省级珍贵档案名录两项之一。 常临币官方史料记载少、存世于乡野,根据藏家不完全统计各类常临币达到2万枚,铜质圆型最多,纸质、竹质存世较少。因其独特,材料丰富,引起藏家重视,近年来常州地区涌现陈亚平、丁榴荣、丁榴均、袁涛、夏代明、张国民、朱波、徐佐仁、宋鑫洪、殷生岳、钱福良等倾囊购藏,加以典藏、研究、传播,引起海内外钱币届、官方收藏机构重视和关注。上世纪90年代初大英博物馆就已经入藏65枚。台湾的学者也有一定量的收藏。上海博物馆、武进博物馆等国有机构均有收藏,令人可喜的是本地区典藏更趋于系统、完整和精美,关注和研究常临币有志人士越来越多,收藏体系得以传承和发扬,出版了多部收藏图录和研究专著,多次召开有影响力的国家级学术高峰论坛,常临币收藏研究逐渐成为常州文化的一支源流,也使得成为中国钱币大家庭一员。 笔者从论坛获悉,两年以前常临币据统计有1338种,最新统计有1420种以上。过去,在东安、湟里,嘉泽、厚余、邹区一带都没有地方币,而今已有新发现,如嘉泽雄记五角,填补了常临币研究的一个空白。 市古玩行业协会钱币分会会长钱福良介绍,近期该会将向常州民政部门注册登记成立“常临币”金融研究中心;在焦溪古镇筹建“钱庄钱币博物馆”,搭建“常临币”交流平台,定期召开沙龙活动,举办钱币讲座,普及钱币知识;完成“中国钱币杂志”约稿,在国家主流媒体介绍“常临币”;尽早将“常临币”纳入中国钱币博物馆馆藏展陈,向全国泉友宣传推广“常临币”。文/张 军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