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常州市第二届大运河文旅戏剧周在“大庙弄·青年里”开幕。
当大运河的悠悠水波遇上戏剧的激情碰撞,一场关于传承、唤醒与新生的文化之旅就此展开。 三年后回归 “大庙弄·青年里”全新亮相 常州是一座城河相依的城市,大运河穿城而过,串联起一个个老城厢片区。老城厢是常州的“根”和“魂”,位于老城厢核心区的大庙弄,更是承载着常州人的集体记忆和文化乡愁。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城市的扩张,大庙弄曾因建筑老化、功能业态缺失、空间杂乱等一度沉寂,但其独特的魅力与故事从未被遗忘。
为提升老城厢活力,梳理老城区脉络,平衡文化保护与城市更新发展,打造符合城市发展的新地标,大庙弄片区改造项目于2021年启动实施。修缮提升以“一庙”(中山纪念堂)、“一塔”(广播电视塔)为核心,包括改造广播电视塔裙房、菜管办大楼、新闻大厦,修缮中山纪念堂以及大庙弄民居等。
新运资产运营公司项目经理尹子健表示,为实现“市民常来、游客必到”的目标,项目力图融合文化、旅游、商业,打造青年人向往的生活、消费、创业、社交目的地,重现大庙弄昔日繁荣。核心街区最大限度地还原了明清、民国风貌,从建筑外立面到标识系统、城市家具,民国风元素协调了街区景观的空间语言,成为青年人追求怀旧时尚的一个新场所。
经过三年的精心修缮与改造,2024年5月18日,大庙弄以“大庙弄·青年里”的形象全新亮相,焕发出勃勃生机。
改造后的大庙弄是常州首个7×24小时立体青年友好街区,打造“大庙弄·青年里”IP品牌,集文化功能、休闲功能、产业功能、社区服务功能等于一体,涵盖青年派对圣地、特色首店集群等多元化场景。这里,不仅成为常州老城厢的新地标,更成为青年人心中的文化圣地与时尚潮流的交汇点。
不只如此,这次大庙弄的回归,还是带着“戏”回来的。 “庙”趣横生 行进式演绎唤醒老城厢记忆 常州市钟楼区文化馆原馆长、第二届大运河文旅戏剧周项目策划人孙茹介绍,本届戏剧周在第一届的基础上,将小剧场的版图进一步扩大,推进文旅地标和多元小剧场的开发与运营。戏剧周期间将启用12个非传统剧场空间,带来话剧、音乐剧、舞剧等不同形式的30场精彩演出,让戏剧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城市场景。
在大庙弄里上演的开幕大戏《青年里·归来》尤为引人注目。 该剧以百年前的热血青年为蓝本,巧妙融合大庙弄的历史变迁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波澜壮阔,生动刻画了包括“话剧之父”洪深在内的青年人保家卫国、勇于探索的故事。
通过创新的行进式表演手法,观众跟随演员的脚步,从庄严的中山纪念堂启程,漫步至纪念堂对面街区,每一幕场景都仿佛历史的低语,每一次驻足都是心灵的触动。
这场视听与情感的双重旅行,不仅让大庙弄的历史风韵与人文情怀跃然眼前,更深刻唤醒了人们对老城厢那份难以割舍的情怀与记忆。
通过行进式的戏剧演绎,不仅能构建起市民对于城市文化的认同感,也为老城厢的记忆找到最好的承载方式。孙茹表示,“戏剧周本身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演戏,而是希望戏剧成为市民的一种新的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我们希望通过‘戏剧+’的概念,将戏剧与旅游、文化、商业等多元领域深度融合,让市民感受到戏剧就在身边。” 文 |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任雨风 图 | 常州新运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常州市钟楼区文化馆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