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常州文化学者张戬炜专著的《世界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简论》在上海三联书店出版,本书出品方为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据悉,这是目前国内首部个人对关于非遗的专著,而非单篇研究性文章的集合;同时也是新世纪以来,常州作者首次在上海三联书店这一知名出版社出版的学术类书籍。
世界遗产,亦称“世界物质遗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产物。2005年10月20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大会第33届会议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是目前全球讨论、甄别、确定世界物质遗产的规则,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人类社会走向世界大同,实现人类更高远文明形态、更深广人文关怀的重要步骤,是世界人权运动最重要的成果之一,也是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的工作任务与最重要的工作成果。“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与“物质文化遗产”相对,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多样性中最富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最宝贵的共同财富,承载着人类的智慧、人类历史的文明与辉煌。
该书共16万字,分7章、25节,并有3篇附录,以逻辑关系为序,阐述遗产、物质遗产、文化遗产、非物质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的相关概念,并就其内涵界定、价值判断及保护标准、保护行为提出意见。
该书的前身是近20年前,张戬炜在常州市文广新局工作时,给基层非遗工作者进行培训时编订的一份非遗文化纲要讲义。去年,在讲义基础上,张戬炜进行了认真的提升与修订工作,使之成为一本兼具学术性和可读性的著作。文/张 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