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收藏文化 > 行业动态 >

竹刻家金西厓诞辰130年 上博特展“金石筼筜”

时间:2019-10-29 16:15来源:澎湃 作者:DY
今年是竹刻艺术家金西厓先生诞辰130周年。12月7日,上海博物馆将推出纪念展“金石筼筜——金西厓竹刻艺术特展”,纪念这位在中国竹刻艺术史上集大成型的人物。

 

 

      今年是竹刻艺术家金西厓先生诞辰130周年。12月7日,上海博物馆将推出纪念展“金石筼筜——金西厓竹刻艺术特展”,纪念这位在中国竹刻艺术史上集大成型的人物。

  金西厓与众多艺坛名宿、画界巨子皆有往来,先后与其有过合作的名家包括吴昌硕、溥心畬、吴湖帆、沈尹默、罗振玉、张大千、齐白石等等,京津沪苏杭等地名家几于尽揽,甚至还有日本画家渡边晨亩,这是同时代其他竹人所不能望其项背的。

  竹刻是中国艺苑中的一朵奇葩,孕育于秦汉,萌芽于晋唐,含苞于宋元,盛放于明清。繁花茂朵,迭然绽放,名家巨匠,各擅风流。

  民国年间,有一位竹刻艺术家,他以毕生的精力研究竹刻艺术,并通过实践探索,为世人留下了一大批精美绝伦的竹刻艺术珍品,被誉为:二十世纪最杰出的竹刻艺术家、有史以来最优秀的竹刻理论家,他就是现代杰出的竹刻艺术家、理论家金西厓。

      金西厓(1890-1979),名绍坊,字季言,西厓其号,以号行。他是中国竹刻艺术史上集大成型的人物,雕刻技艺精湛,艺术手法丰富多样,风格儒雅清新。上海博物馆与金西厓先生渊源深厚。上世纪五十年代,金西厓先生即向上海博物馆捐赠作品。“文革”中为使自己的创作心血免遭浩劫,金西厓先生又将家藏作品寄存我馆。此后,许多作品陆续为我馆征集。2008年,其家属亦向我馆捐赠了部分金西厓先生的遗作和遗物。由此上海博物馆成为金西厓竹刻作品最为重要的收藏机构。

  将于12月7日展出的“金石筼筜——金西厓竹刻艺术特展”系为纪念金西厓先生去世四十周年(2019)、诞辰一百三十周年(2020)而举办的跨年特展。是继“竹镂文心——竹刻艺术特展”、“竹素流芳——周颢艺术特展”后举办的又一竹刻专题展览,此次展览将系统展出金西厓的竹木雕刻作品。本次特展包含展品共计163件(套),以竹刻作品为主,还包括木雕、绘画、印章、拓本、名家题跋、档案资料等与金西厓艺术生涯有关的文物。

  另辟蹊径畏后生

  “西厓仁兄精画刻业,孜孜无时或释,神奇工巧,四者兼备,实超于希篁(张希黄)、蛟门(韩潮)之上。”——吴昌硕

  金西厓出生于有着浓郁艺术氛围的南浔金家。伯兄金城(1878~1926)方弱冠时,“画名已艳称乡党”,而后成为一代画坛领袖。仲兄金绍堂,号东溪,擅长书画,尤精竹刻,颇有令名。三姐金章(1884~1939),幼从长兄习画,特工鱼藻,是当时著名的女画家。

  在这样的艺术家庭里成长,年幼的金西厓自然也会对金石书画产生浓厚的兴趣。当兄长挥毫之时,西厓在旁磨墨拭纸,朝夕熏陶之下,跃跃欲试。然而金城深知画道的艰辛的画界竞争的激烈,以过来人的经验指点道:“现今社会上搞书画的人很多,刻竹的人少,你不若从东溪兄刻竹,较易成功也。”

      当时的竹刻创作以刊刻书画家的稿本为主流。与著名书画家合作是提高竹刻家艺术地位的唯一途径,也是产生优秀竹刻作品的重要方式。有伯兄在竹刻稿本上的无间相助和仲兄在竹刻技艺上的倾囊相授,成功只取决于自己的努力。金西厓甚以其兄所言为是,遂在从金城习书画篆刻的同时,专力随金绍堂学竹刻,不仅“居家之日,恒忘寝食”,即在征途逆旅,“亦携竹材刀刷相随”。因其志气坚毅、悟性高强,故而进境极速,很快便在技艺上赶超其仲兄金东溪,名噪一时。即在一九二四年时,其所刻扇骨的润金已高达银洋十六元。金城所言的“成功”,仅从作品价格来看,已是全然实现了。在金西厓的作品中,有很多是与伯兄金城合作而成的。“拱北画,西厓刻”成为金西厓竹刻创作中最具特色的作品。

  金城在书画界广泛的人脉关系,更使金西厓结识了众多艺坛名宿、画界巨子。先后与其有过合作的名家包括吴昌硕、溥心畬、吴湖帆、沈尹默、罗振玉、张大千、齐白石等等,京津沪苏杭等地名家几于尽揽,甚至还有日本画家渡边晨亩,这是同时代其他竹人所不能望其项背的。特别是吴昌硕,长于西厓四十六岁,却视这位青年竹人为忘年交,屡为其刻件题诗、作画,至于所赠墨迹,更为难计。

      力学深思成的论

  “竹人两录有遗篇,未与金针度刻镌。五百年来传绝学,小言字字是真诠。”——惠孝同

  金西厓晚年应其甥王世襄之请,将平日有关竹刻的札记交其“编次缮正”,后经王世襄整理成帙。卷首《自序》云:“远近同好,时来相质,或询取材之方,或咨镂刻之法。亦尝与二三友好,摩挲前人之制,研讨其构思运刀之妙”这些答问谈艺的札记,汇为《刻竹小言》一书。

《刻竹小言》由《简史》、《备材》、《工具》、《作法》、《述例》、《述例续篇》诸章组成,是有史以来第一部对竹刻进行全面论述的著作,提纲挈领地奠定了竹刻历史与竹刻工艺学的叙述框架,具有经典意义。作为传统竹刻研究集大成的人物,金西厓的《刻竹小言》在四个方面取得突出的成果:

  1、完整的竹刻发生学说

  金西厓指出,在上古时期,竹器就在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中得到广泛运用,到了先秦时期,已出现具有纹饰、运用于典仪活动的竹制品;明确有别于一般器用而具有工艺品性质的竹制品,有文献可征者在六朝,有实物传世者在唐代;唐宋时期竹刻已具备多种技法,形成专门艺术在明代中叶。在竹刻发生学说上,今天已获得了更多的资料,证明金西厓提出的观点是完全正确的。

  2、清晰的竹刻历史分期学说

  金西厓不再因循前人略述源流的泛泛之论,而是详为分析竹刻在发展过程中的风格变化与工艺流变,将明中叶以来进入专门艺术阶段的竹刻历史分为明代、清前期和清后期三个阶段。这是竹刻历史分期学说的首次出现,形成了竹刻历史叙述的基本框架,至今仍得到最大范围的接受和应用。

  3、系统的竹刻工艺学说

  金西厓从备材、工具和作法三个方面对竹刻工艺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细致的分析,他对“刻法名称”即竹刻工艺类别的分类,是迄今最适合竹刻艺术实际情况的理论。

  4、独到的竹刻艺术本体论

  金西厓还力图揭示竹刻艺术的本质与特点,明确指出在审美要求和创作思路上竹刻不能成为书画的附庸,应重视和发挥竹刻作为三维雕刻艺术的本色。当时竹刻界津津乐道于以竹刻的刀法表现金石书画之平面性美感,虽然此种形式亦是金西厓最擅长的手法,但他仍能正视其利弊,表现出一代大家独立的艺术精神和谦虚的治学态度。

  在《刻竹小言》中,金西厓将自己多年积累的刻竹经验和治艺体悟和盘托出,毫无保留地奉献给社会,真知灼见溢然篇目间。学界对此书给予极高的评价,一时名流题赞不绝。名画家惠孝同评价其“理论叙述阐究独详,竹雕艺术不坠于世,端赖是书矣”。王世襄先生毕生弘扬竹刻,理论依托亦全仗是书。

      诸雕兼擅集大成

  “于五百年来竹人之外独树一帜。”——启功

  作为湖州人的金西厓,在艺术上无疑继承了杭嘉湖地区浙派文人竹刻的优良传统,十分重视作品格调的书卷气和讲求刀法上的金石味。他长年寓居沪上,与海派诸家时相过从,又使他成为海派竹刻的健将。特别是在推动留青竹刻发展为海派竹刻的主流雕刻形式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当其所处时代,在雕刻艺术的审美风气上,讲求浅细精微,职业竹人无不以能为纤小之工而炫技惊俗。金西厓虽为不以刻竹谋生的文人竹刻家,在雕刻技艺上却有着同样深厚的功力。“摹善夫克鼎铭臂搁”被褚德彝赞为“银钩虿尾,毫发不爽,芷岩、云樵不能专每于前”。一一九四零年制“摹张大千书画扇骨”,将张大千铁画银钩、流利矫健的书风与空勾无皴大青绿的画风再现无遗,气象高华富丽,书法一面的地子作丝丝垂草之波纹状,名“蓑衣地”,亦为西厓所创。

  在“镌刻时贤所作画本”与摹刻前代金石拓本、法书名迹的同时,金西厓常常在思考和探索如何复兴与发展竹刻作为三维雕刻艺术的本体语言。一九二二年,他为了寄托对先父的思念,将父亲的遗照摹刻于竹,是将陷地深刻用于肖像写真的第一人。褚德彝《竹人续录》称此作“得其神似,洵竹刻中能品也”。

  一九五零年代后,金西厓步入暮年,尽管他有着“推陈出新,超轶前匠”的自信,终因“手颤目昏,不复能操刀运凿”而逐渐停止了对立体雕刻的探索。

 

  金西厓阳文摹古铜镜又泉币竹扇骨

  金石筼筜——金西厓竹刻艺术特展

  展期:2019年12月7日-2020年2月23日

  地点:上海博物馆四楼第三展厅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