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浩荡长江南岸的沃土上,一条千年孟河,自唐代刺史孟简疏浚开拓以来,便以其姓名河,流淌不息。它不仅是北人南迁的美丽港湾,更是“齐梁故里”深厚文脉与水网密布的地理奇观所碰撞出的文化扎篮。这千年的智慧与活力,最终将辉煌的孟河医派,深深铭刻在碧波荡漾的河水之中。
明末,费尚有的一叶扁舟驶入孟河,犹如一颗石子投入静湖,激荡起层层的涟漪。谁曾想,这一脉医学的清泉,日后竟汇成了浩浩江河。至清代中期,以费伯雄、马培之为首的一代名医,开创了孟河医派。费伯雄以“归醇”之方济世,马培之以“和缓”之术回春,乃至为慈禧太后与皇亲贵胄化解沉疴。及至民国,丁甘仁“博世济众”,巢崇山、巢渭芳恪守“不为良相,愿为良医”之道,救治了沪上与桑梓的无数百姓。这一切,终现“医脉与文脉相通”之理铸就了孟河医派的文化精髓,使之成为江南医坛乃至中华医学史上的一座高峰。
孟河医派鼎盛之时全国各地的求医舟楫,从长江源远不断驶来,几十里弯弯的孟河河道,但见橹影连绵,耳闻欸乃不绝。病者往往需排队等候三五日,方能得见费、马等名医一面。小小古镇,中药材店多达十七家,沿河沿街的茶坊、饭店、客栈等商铺鳞次栉比,竟达153家,开设在孟河古城墙外,明清城北古街就达167爿商家(据孟城通志记载)。在济世堂内,名医把脉的妙手与药工捣药的臼声,交织成一曲生命的交响;堂外高悬的大红灯笼,常常亮至深夜,那温暖的火光不仅照亮病家的归途,更点燃了他们求生的希望。
尤为可贵的是,孟医派名医并无什么祖传秘技,而是将数千年中华民族的传统中医药术融会于心,并与常州学派、阳湖文派等共同绘就了清代“常州五大学派”的壮丽图景。费伯雄著《医醇腾义》,字里行皆是儒者风范;马培之诊疾,必先观人气度。他们的医学与医道,浸润着儒家思想的仁义道德,充满了书卷之气与药香交织的袭人芬芳。
如今,博大精深的孟河医派早已走出了国门,迈向了世界。孟河镇人民政府在原孟河人民医院基础上,打造提升为新北(孟河)中医院,每周敬请孟河医派的名医后人与传人坐诊,以现代化的服务方式,将孟河医派文化更好地弘扬与传承。
当我们漫步在孟河古镇的青石板街上,那空中仿佛依然飘舞着旧日的药幡,它们在风中无声诉说,引导着慕名而来的寻觅者,去探寻当年四大名医的痕迹。我们仿佛仍能看见,那些年轻学徒在故居的石臼前辛勤碾磨药材的身影;“巢半城”与“孟河太平四爪神龙”的盛况,依稀就在眼前。孟河医派这一脉博大的中医药学术,当年不仅治愈了无数病患,更深深滋养了这一方水土的灵魂。如今,这辉煌的孟河医派文化并未随风而逝,它正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在这片土地上焕发出新的生机,续写着济世苍生的崭新篇章。文/程协润
(责任编辑:D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