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专家认定哥窑在浙江龙泉依据是龙泉黑胎青瓷

时间:2012-11-14 10:08来源:未知 作者:潘剑凯 朱海洋
哥窑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神秘而有趣的存在

 

      哥窑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神秘而有趣的存在。在宋代五大名窑中,汝窑、钧窑、定窑、官窑都已陆续找到其窑场出处,只有哥窑窑址在哪里成为近一个世纪来中国古陶瓷学界一直反复争议的话题。

  在11月9日召开的2012年龙泉黑胎青瓷与哥窑论证会上,被誉为“五大名窑”中谜团最多的哥窑终于有了新定位——依据近年来对龙泉黑胎青瓷的考古发掘成果,20余位国内专家论证后认为,古文献中记载的哥窑就在浙江龙泉。

  关于哥窑窑址,后代文献常是一鳞半爪。“哥窑,浅白断文,号百圾碎。宋时有章生一、生二兄弟,皆处州人,主龙泉之琉田窑,生二所陶青器纯粹如美玉,为世所贵,即官窑之类,生一所陶者色淡,故名哥窑。”明代陆深的《春风堂随笔》中的这62个文字是最早对“哥窑”的产地、产品特征进行具体描述,并把哥窑与龙泉章氏兄弟主窑的历史故事完美相结合的文献记载。

  如若按照陆深此说,哥窑便是宋代龙泉青瓷产区著名的“章氏窑业”的拳头产品之一。综合明清两代的主要文献,凡明确指出哥窑年代的文献均指向宋代,且关于其产地,绝大多数文献也都是围绕龙泉展开的。

      记者在走访龙泉地区时,也听到了大量哥窑的传说,在民间尚有社戏的表演、庙宇的祭祀等,询问当地老百姓,他们都坚信“哥窑就在龙泉”。

  然而从文献中推断出来的逻辑关系,能否经得起考古挖掘的事实验证,这是一个严肃的学术问题。虽然数十年来与哥窑相关的考古实物资料不断增多,但由这些实物资料得出的结论往往与文献记述无法对应,有些甚至南辕北辙。

  1956年,浙江省文管会在对龙泉窑场展开的考古发掘中,发现少量黑胎青瓷,这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据发掘者称,窑址中发现的黑胎青瓷的器物特征与文献中记载的“章生一”主烧的青瓷器所具有的特征基本吻合。这一考古结论给古陶瓷界研究哥窑带来了第一个学术热潮。

  虽然在之后的几十年里,对于哥窑的多次考古发掘与学术研讨成果斐然成章,但就哥窑的根本问题,并没得以彻底解决。对于哥窑与龙泉考古挖掘出的“黑胎青瓷”的关系,学界也有颇有争议。

  2010年冬至2011年夏,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龙泉市博物馆对龙泉市溪口瓦窑垟进行了科学的考古发掘,同时对其周边的窑址也进行了详细调查,判定溪口一带生产黑胎青瓷的窑址实际上仅有三处,即瓦窑垟2处和瓦窑垟对面的大磨涧边窑址一处。

  基于此,去年11月,在中国古陶瓷学会2011年年会暨龙泉窑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多位专家讨论后也只是认为“龙泉黑胎青瓷可能就是明清文献中所述的哥窑”,而原因就是对于黑胎青瓷的考古发掘成果太少。

  转机出现在了此后的一年里。2011年10月开始,考古发掘队对龙泉市小梅瓦窑路窑址的发掘,为龙泉黑胎青瓷的研究又提供新的考古资料,在该窑址的一个灰坑中,出土了200余件可复原的黑胎青釉瓷器。

  这引起了古陶瓷专家学者们的浓厚兴趣,在今年的论证会期间,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0多位与会专家实地考察几个窑址的考古现场,并观摩龙泉窑黑胎青瓷标本精品后,初步查明:生产黑胎青瓷的窑址除溪口、大窑地区外,又发现的几乎纯烧黑胎产品的瓦窑路窑址,这是一个全新的地点。

  据浙江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沈岳明介绍,该窑址生产包括尊、觚、簋等在内的礼器类产品,在考古中还清理了包括窑炉、灰坑在内的重要遗迹。

  专家们认真讨论与研究后,认为这些出土的标本具有与古文献中记载的哥窑相符的基本特征:黑胎、紫口铁足、胎骨厚薄不一;青色釉,深浅不一,开片呈浅白断纹。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