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 青花缠枝花卉三羊开泰尊
格调艺术沙龙上瓷器专家详解陶瓷鉴藏 建立收藏体系方能避免“杯具” 时间轴被拨回到上周六的会场——“啪”的一声,“价值连城”的鸡缸杯从正在布置现场的工作人员手中滑落,还好柔软的地毯挽救了它。“这个杯子很贵吧?”小姑娘心有余悸地问。“别担心,90元一对,还包邮呢。”笔者安慰她道。在广州日报“格调艺术沙龙”第三期——“明清瓷器瑰宝鉴赏与投资”正式开始后,北京故宫博物院古器物部研究馆员冯小琦和知名瓷器投资专家陈连勇两位正是从这小小的杯子说起,跟大家分享了许多心得和感悟,让听众学习知识之余,也了解许多背后的趣闻轶事。 格调艺术沙龙 “大家总觉得瓷器鉴定很神秘,我经常说每个人都能成为鉴赏家,为什么呢?比如你遇到一张一百元假钞,一般用手一摸就能觉察出异样,因为你天天都在用它、接触它,瓷器鉴赏也是一样。”在广州日报“格调艺术沙龙”上,瓷器投资专家陈连勇一开场就给听众们“提气”。 收藏上路
“带河路”毕业怎么破? 陈连勇认为大家从什么都不懂到基本入门,只须用心学三年即可,其间也会经历一个从“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的禅修彻悟过程:“第一年看什么都真,第二年看什么都假,第三年则初步具备辨别真假的能力,当然,前提是真的很喜欢、用心,这是我这么多年做瓷器的基本经验。” 他笑言,广州瓷器爱好者的群体很广,热情也很高,只是“杂牌军”较多:“有一次一位广州的朋友跟我神侃瓷器,我见他说得兴起,便问他从哪儿出师的,结果他回答说自己是‘带河路’毕业的。” 笔者也有同感,许多本地收藏爱好者都是从逛带河路、古玩城甚至自己练摊儿成长起来的,其中相当一部分人由于没有受到正确的引导,个人收藏难免走了一段弯路。 陈连勇建议听众先看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或台北故宫等权威文博机构发行或编制的书,而看拍卖行图录时则要把里面提到的相关藏品信息作为判断的佐证。 陈连勇还把自己4月初亲历天价鸡缸杯成交的过程告诉现场的收藏者。陈连勇说,看预展的时候,其实大部分拍品都没有任何限制,几乎都可以上手。不过他提醒一定要格外小心,“瓷器上手要看圈足的制作方法、器形的特点、胎釉的特点。而现场灯光很亮、玻璃反光,不要松手磕破或打烂。”按过去的规矩,看瓷器时不能戴戒指、手表,要两只手捧着器物小心看。不仅如此,就连大英博物馆这样的机构,只要你提前登录官网填写申请,届时它也会让你上手里面的藏品。 明清瓷器
乾隆时期是巅峰 故宫博物院古器物部研究馆员冯小琦在介绍明清瓷器时谈到,收藏者首先要了解这一时期发展中的名器、名品:“只有知道这个阶段什么东西好才知道要收藏什么,要往哪个方面学习和研究。”其次,要掌握带纪年器物或纪年出土器物,此为断代的依据。 明清时期,真正的瓷器官窑确立,当时的瓷器主要为宫廷所生产,并代表了当时制瓷的最高水平。但同时期的民窑也在继续烧制,怎么界定民窑还是官窑?“这就必须把民窑和官窑瓷器做一个横向对比,这就可以大致断定。”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