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预展现场,最终被制造出来的这批瓷器玲珑剔透,在灯光的照射下几乎透明,隔热性极好,注入开水也不烫手,真是“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据李人中透露,这批毛瓷有碗、碟、茶杯、茶缸、鱼盘、烟灰缸等,当时制作了1210件,最优质的40件被挑出,参与人员每人发了一件作为纪念,其余的则当着所有人的面打掉了。原群力瓷厂毛瓷试制组的苏瑞国回忆说:“上面有指示,毛主席用瓷不能外流。”
2001年,群力瓷厂再造了毛瓷四季花碗。图案色彩都不输当时,瓷器的白度却不如以前。在当年烧制毛瓷时,使用的瓷土原料是湖南洪江大球泥,类似的矿在世界上仅有两处,一处在英国,二战时期就已枯竭,1958年在湖南发现另一处,也已在上世纪70年代末绝迹了。醴陵毛瓷从此成为绝品。
从1958年开始,到1974年结束,16年内,醴陵为毛主席烧制的生活用瓷达1500多件。但当中的大部分都收藏于韶山的毛泽东纪念馆和中南海丰泽园。流传到社会上的醴陵毛瓷,少之又少,约200件左右。不难理解,它为什么能在拍卖市场上不断创下高价。
中国陶瓷自唐朝以来,就有官窑、民窑之分,官窑瓷器历来都被收藏界、博物馆、拍卖行所追捧,其原因就在于官窑集中了当时最优秀的工匠,最上等的原料和先进设备,并且超额烧造,优中选优,可说是各个时代的最高水平。而毛瓷又被海内外收藏界称为“红色官窑”,从收藏价值角度和艺术水准来看,其中有一些巧合。不同的是,在毛瓷的年代,所有的生产设计人员都怀着一颗真实的虔诚之心,这种虔诚使毛瓷无可复制,也是它不同于历史上众多官窑的独特之处。
Box:毛瓷不止一种 7501瓷
景德镇轻工部陶瓷所在1975年1月到9月间专门为毛主席设计、烧造过一次生活用瓷,被称为“7501工程”,“7501瓷”也因此得名。不同于醴陵多次烧制毛瓷,景德镇为毛主席特别烧制瓷器,只有这一次,但却集中了40余位顶尖高手和陶瓷艺术大师。
“7501瓷”同醴陵毛瓷有一些相似的特点:餐具都加盖;装饰图案为红色,釉下彩“翠竹红梅”或釉上彩“水点桃花”;原料是花重金购买的当时已几近枯竭的江西临川高岭土。同样可称作是空前绝后的“红官窑”。
“7501瓷”当初烧制了4000多件,1000多件送交中南海等处,剩下的并没有严格按照上面的指示全部销毁。有近2000件在后来被作为员工福利发放,其余的为陶研所留存。因此,在拍卖市场上,“7501瓷”比醴陵毛瓷更为常见,其赝品也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