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古窑:跨越千年薪火相传(2)

时间:2013-10-11 09:38来源:未知 作者:DY
非遗技艺 活态传承 在古窑民俗博览区制瓷作坊里,聚集了几十名制瓷老艺人。游客可以观看到传统制瓷技艺的现场演示,其中包括泥料淘洗、泥料炼制、
 
  非遗技艺  活态传承
 
  在古窑民俗博览区制瓷作坊里,聚集了几十名制瓷老艺人。游客可以观看到传统制瓷技艺的现场演示,其中包括泥料淘洗、泥料炼制、码头揉泥、圆器拉坯、圆器印坯、圆器利坯、圆器挖足、圆器修模、晾坯晒坯、拣选青料、青料乳研、青花绘制、练灰配釉、蘸釉荡釉、浇釉吹釉、成坯运输、成坯装匣、砌窑补窑、松柴制备、镇窑满窑、投柴烧炼、红店彩绘、茭草包装等。在老艺人中,有余云山、余和柱、胡家旺等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古窑内完整的古代手工制瓷作坊群,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生产作业线,充分展示了明清时代景德镇制瓷工业已经成为分工非常明确精密的劳动组合。作坊群通过非遗传人生动的传统手工技艺演示,成为了“活”的动态展览,其意义远远超出“重要资料”的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景德镇市陶瓷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主任周荣林认为,“古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第一线,在保护传承中,要维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前些年,“古窑”的圆器作坊只表演不生产,渐渐失去了技艺的本真性。从2009年开始,“古窑”恢复了传统圆器生产线。一个碗的生产就有八九个重要的工序和技艺,它是一个整体。围绕着“古窑”,有很多看不见摸不着但又非常重要的存在,需要高超的技术才能,比如满窑、投柴、观火等非物质性的技艺,这些都是围绕着古窑文化进行的纯精神方面的创造。古窑的复烧,让濒临失传的瓷业技艺得以复活。
 
  “十年可以培养一个博士,但培养不出一个把桩师傅”。被称作景德镇最后一位把桩师傅的胡家旺在和记者交谈时十分肯定地说道。景德镇传统制瓷包括柴窑烧成和手工成型两种技艺,即“烧”、“做”两大行。对于瓷器烧成,窑工有一句俗语:“一满二烧三歇火。”它概括了柴窑烧成技艺的三个方面,即码匣满窑、投柴烧炼和适时熄火。要掌握柴窑烧成的精深技艺,绝非一朝一夕可就。柴窑有八个脚位,上三脚是架表、驮坯和把桩,下三脚是一夫半、二夫半、三夫半,中间有小伙手和收兜脚。其中把桩是柴窑烧成的技术核心。柴窑的温度很不平衡,温差大。前部的温度达到1000摄氏度时,后部才300摄氏度。前边已经烧还原焰了,后边还是氧化焰气氛。这就要求窑工掌握好烧窑的快慢,把握好窑内的温度变化和气氛。所以烧柴窑全凭窑工的经验,颜色釉瓷就是利用不同的窑位和不同的气氛烧制出来的。
 
  如何把传统的制瓷技艺完整地传承下来,是陈武平最关心的问题,他说,传统制瓷技艺十分复杂,缺少实践操作过程,就很难培养出新人。生产一件瓷器,需要72道工序,技术工人分工明确,每人负责一道工序,每个工种,都有传承人。现在,我们的制瓷作坊里,有爷爷带孙子的,父亲教儿子的,口耳相传,手手相递,属于“活态传承”。正因为有了古窑复烧的机遇,才使得古老的制瓷技艺在生产中得以有效保护。如果当初我们只是把古窑恢复不复烧的话,这种传承就不是纯粹的传承,是打了折扣的传承。
 
  马未都看过古窑复烧后感慨地说,古窑非常有特色,很多老艺人在延续手工制瓷工序,这非常有价值。正因为我们进入了工业文明,能保留下来的手工文明就更有价值。
 
  陈武平对“古窑”的未来充满了希望,下一步,“古窑”将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他看来,“古窑”不只是一个文化景点,一个传统陶瓷烧制的演示舞台,它承载了景德镇千年制瓷历史的太多记忆。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