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超:很完美的单色釉瓷几乎都在各大博物馆,民间流通很少,这块资源确实很稀缺。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单色釉烧制难度很大,从《清宫档案》和清宫造办处的记载来看,相对于常见的青花、粉彩,单色釉在当时就难度很大,所以烧造很少,因为通体一色釉色,烧制要求很高,有一处烧坏了,就无法进贡了。另外很多单色釉在当时用作礼器、祭器,本身比实用器数量要少,要求也高,观念上也会认为用作礼器和祭器的瓷器门类是工艺水平最高的精品。
第1收藏:相较于其他瓷器种类,单色釉价格近年来涨势如何?如果价位还没有冲顶,藏家有没有捡漏儿的机会?
甘学军:从去年一件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在苏富比拍出高价,给收藏圈很多人一个启示,单色釉的艺术价值慢慢被市场挖掘,更多人能够认识到单色釉温润厚重,含蓄宁静的艺术审美。我们正是观察到近年来单色釉的市场需求重新启动了,才设立了这个专场,尽管拍得很好,但是单色釉的价格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市场永远有新的动力,单色釉近年涨幅挺快的,当资源稀缺的瓷器门类遇到持续旺盛的市场需求,必定会有大幅度的价格提升。比起粉彩、青花的高价,这一块的价格还不是很高,喜欢单色釉的藏家现在参与正当其时,过去单色釉没有市场时,藏家会惜售,现在需求在增长,市场对单色釉的投放会随之增加。
孔超:单色釉涨幅一直比较平稳,根据现在的市场行情来看捡漏机会不大。一个是单色釉数量少,一个是近年藏家的眼界提高,比如这次中汉拍卖的一件清初或更早官窑菱口水盂起拍价才30万,最终350万落槌。其实说明当下市场也在考验藏家的审美水平和欣赏能力,比如有些藏家会出上千万去买一件青花或粉彩这样很漂亮、很热闹的器物,他会不会用同等的价钱买一件单色釉,还是取决于藏家的审美认识。比如黄釉碗,有人认为普通。但它在过去是仅供皇上、皇后、皇妃们使用的,有里黄外白的、有里白外黄的、有里外全黄的,再往下才是黄地绿彩,现在几十万一只的五彩龙凤瓷碗在过去宫廷中都是答应或者级别更低的人使用的。
第1收藏:在中国古代瓷器史中,宋代堪称瓷器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而在明清时期单色釉也屡屡有精品出现,两位如何看待不同时期的单色釉瓷器的市场前景?
甘学军:单色釉瓷其实是中国瓷器的精髓,在唐代以前,中国瓷器以单色釉为主,不过从艺术角度来说,这一大段时间瓷器的造型、色彩较为拙朴实用,多和现代人的审美观有距离,具有较高收藏价值的单色釉瓷器出在宋元和明清两个时期,宋代五大名窑几乎都是单色釉,明清官窑中很多高端的器物都是用单色釉表现瓷器工艺和艺术审美的最高境界。清代单色釉瓷器烧造于被誉为盛世年代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这三朝的单色釉瓷器是整个清瓷中最精彩的部分之一,无论是仿宋五大名窑还是各式新创釉色产品,都使人感到精雅无比。
孔超:单色釉将来会稳中有升,不会暴涨暴跌,瓷器板块一直都很稳健,所以好的瓷器像黄金一样属于硬通货,那单色釉就是白金级别的。宋代是中国瓷器的高峰,对于单色釉来说也是如此,到现在为止,还有很多颜色是后世的工艺水准无法达到的,所以宋代单色釉对于藏家来说是可遇不可求的。正是因为存世量少,所以这一块市场相对不是很公开化,可能有机会买到相对便宜些的珍品。而明清在继承了宋代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了新的颜色和品种,数量也比较多,市场价格相对明确和公开。总的来说不同时期的单色釉都很有前景,还是看藏家的审美和收藏心态了。
第1收藏:单色釉品种众多,如何引导对这一门类感兴趣的收藏者进行收藏?
甘学军:我认为还是根据藏家个人的审美情趣来选择,比如这次专场的预展现场,三件黄釉盘,一件万历的,两件雍正的,就引来了很多藏家的关注。从现在单色釉瓷器价格来看,以青釉瓷成交价最高,甜白、红釉为上,黑釉最低。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