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旅居中国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中国见闻札记》中对于锔瓷技艺有着这样的记载:“这种瓷器还可以耐受热食的热度而不破裂,而尤其令人惊异的是如果破了再用铜丝熔合起来就是盛汤水也不会漏。” 是什么 锔瓷是将破损的瓷器碎片拼接好用绳子扎紧,然后用弓子和金刚钻沿着裂缝两边钻出小孔,再将锔钉横跨裂缝钉进去,让几毫米厚的瓷器碎片不被钉透还互相牢牢地咬住,恢复原样的瓷器可以继续使用和摆放。 锔瓷是中国最古老的瓷器修复技艺。锔瓷技艺相传始于宋代,《清明上河图》上就有锔瓷艺人锔瓷的情景。锔瓷技艺由宋代流传到民国时期,流传了上千年,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逐渐消失,锔瓷技艺濒临失传。 在广州 “在广州民间传统生存手工技能中,陶瓷制品修补曾经是百姓生活离不开的街头手工行当。”邹永生说,直到上世纪50年代乃至于文革前夕,广州街头还能见到流动的陶瓷修补匠,穿街走巷修补民间的陶瓷。由于陶瓷硬度较高,锯瓷匠人使用一把高硬度的“金刚钻”,通过对破裂的陶瓷上巧妙打钻孔,再下“锯钉”。在民间,从喝茶的壶具、到盛菜装汤的大碗,一旦不小心磕碰裂了,都会找修补匠精心修补。 粗与细 陶瓷修补活有粗细之分:粗活以锯补民间生活用品为主,所用的工具大而粗糙;细活也是绣活,多为达官贵人修补诸如玩鸟用的鸟具、养鱼用的水具。 有讲究 锔补先要找到碎片的碴口,将破成几块的瓷片拼接起来用绳子反复扎紧,再用金刚钻沿着裂缝两边钻出小孔。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钻孔时要钻到瓷器厚度的2/3,留下1/3,这样锔钉之后就不存在漏水的可能。而大锔钉特别要小心,只能打一锤,恰到好处的“一锤定音”镶入到位,避免将瓷器打裂。最后,将调和的瓷粉、紫砂粉填入锔钉缝隙。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