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视界》2012年第九期 市场上红木家具良莠不齐,个别不良商家的造假手段也是五花八门,一不留神极有可能看走眼,其实除了“看”,我们还可以利用“闻”来辨别家具的材质,虽然气味会随着时间等因素有所淡化,但是如果选对方法,气味还是可以作为参考的。本期,笔者就分类细数一下不同红木的气味,希望可以为消费者辨别木材提供一点帮助。 辛香:海南黄花梨 海南黄花梨学名降香黄檀,是黄檀属香枝木类中的木材,仅凭名字,人们似乎也能感受到一丝淡雅的香气罢。 作为我国制作古典家具的传统用材,海南黄花梨以其不易开裂、不易变形、易于加工、纹理清晰等优良木性,一直被视为制作家具的珍贵良材,承载着千百年来中国文人的情怀和精神,是“文人审美”的代名词。 关于海南黄花梨的香味,有一种说法将其视为“瘾”,而让人上瘾的正是它似有似无,无法定格的香味,只有不断地在空气中寻觅芳踪。海南黄花梨的味道并非一成不变的,据周默在《木鉴》中记载:“新锯开的黄花黎有一股浓烈的辛香味,但时间久了,特别是成了老家具,其气味则转成微香,一般是闻不出来的。如果允许的条件下,可在不显眼的地方刮下一小片,闻出香味一般就是黄花黎(当然还有其他条件)。所谓的‘越南黄花梨’则是酸香味。”其实,这种味道的变化不局限于黄花梨,其他木材也是如此,新剖开的木料或木屑的味道最为浓烈,久之则转淡甚至消失。由于海南黄花梨和越南黄花梨目前在木材鉴定学上无法明确划分,香味,在这里就成为了辨别二者的重要参考指标。 檀香:小叶紫檀 学名檀香紫檀,又名金星紫檀、牛毛纹紫檀等,产自印度,是我国清代宫廷家具的主要用材。小叶紫檀有淡淡的檀香味,新剖开的木材比较明显,久则转为无味。小叶紫檀新切面呈橘红色,经过一段时间的氧化之后变为深紫色或紫黑色,如果置于日光直射的地方,则转为灰白色。在选购紫檀家具的时候,通过味道辨别仅限于刚刚制作的家具或者新剖开的木材,切不可单纯迷信檀香味,需要综合考量。 酸香:酸枝木 除了上文提及的越南黄花梨之外,有酸香气的木材主要集中在酸枝木中,“酸枝”之名也是由此而得。酸枝木是红酸枝类和黑酸枝类的统称,共有七种红酸枝木材和八种黑酸枝木材,但并非所有的酸枝木都有酸香气,在此,笔者仅就常见的有酸香气的酸枝木进行介绍。 大叶紫檀 学名卢氏黑黄檀,是黑酸枝类中最为著名的木材,因近似印度小叶紫檀(檀香紫檀)而闻名。大叶紫檀产于非洲马达加斯加群岛北部、东北部,是上世纪90年代进入国内的木材,并非制作中国古典家具的传统用材。大叶紫檀的气干密度比较大,木材表面特征接近小叶紫檀,但纹理相对较粗,且牛毛纹偏长、偏多、偏直。大叶紫檀作为黑酸枝木材拥有淡淡的酸香气,与小叶紫檀的檀香气有着明显的区别,可将此作为选购小叶紫檀家具的参考标准之一。 老挝红酸枝 学名交趾黄檀,又名大红酸枝,是红酸枝类中木性最好、应用最广泛的木材。这种木材产自老挝、越南,通常呈深红色,有黑色条纹(俗称黑筋),带酸香气。老挝红酸枝密度较大,沉于水,且不易开裂,适宜雕刻,是制作古典家具的优良木材,也是我国制作家具的传统用材。如今市场上有许多用老挝红酸枝制成的家具和工艺品,其中的精品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白酸枝 学名奥氏黄檀,虽名为白酸枝,却是红酸枝类中的一种。主产于缅甸、泰国和老挝,又名花枝,木材颜色多表现为淡黄色或淡红色,其中淡黄色者易与黄花梨相混淆,而偏红色的则近似老挝红酸枝,新剖开的木材有相对明显的酸香气。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