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中国青铜器作为一种世界艺术,一直是世界藏家追捧的焦点。
2001年,在纽约佳士得春拍上,一件中国商代的青铜器“皿天全”方斝器身,创下当时青铜器拍卖最高价——924万美元。这件青铜器于上世纪20年代在湖南出土,拍卖的是器身,器盖现藏湖南省博物馆。据说当时国内也有博物馆筹集巨款,赴美参加竞买,终因法国买家出价超过我方预算近四成而没能买下,这件青铜器只能身首分离。
2007年3月,中国青铜器拍卖的历史纪录再次刷新,在荷兰马特里斯特举行的欧洲古董博览会上,伦敦著名古玩商推出一件战国青铜错金嵌绿松石貘尊,工艺精湛,华美异常,最终以1200万美元的天价成交,成为目前成交价最高的中国青铜器。
2010年,纽约佳士得推出的“思源堂中国古代青铜器珍藏”专场拍卖,总成交价达到了2075.1万美元,是近年来中国青铜器成交额、成交率最高的一场专场拍卖。
相较书画等国内火热的其他艺术品门类,青铜器在国内拍卖市场的处境有些尴尬。由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曾有大量的高古铜器被盗劫或贩卖到海外市场,国内高古铜器一直是国家文物法规重点保护的对象,只有1949年以前出土且有明确收藏传承记录的传世青铜器才能交易。严格的管理限制了青铜器在国内市场上的炒作空间,青铜器拍卖会寥寥。上海崇源2005年秋季拍卖会上,一件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周宜壶”以2640万元创下了内地青铜器拍卖的最高纪录。近几年,虽然出现部分中国企业家和藏家在海外市场高价竞购,但限于政策,不是所有海外回流的拍品都能在国内上拍。
藏家介绍,国内拍卖行的青铜器拍卖成交量很小,但现在国内也有一些专门收藏青铜器的藏家,像陕西和内蒙地区都有青铜器博物馆,但基本上都是私下交易。北京古玩城等艺术品交易集散地,也能找到青铜器的身影。而在更为隐秘的私人交易中,出土青铜器占有很大的比重,有的出土作品甚至通过不同的途径流失海外。
业内资深专家贾文忠分析,青铜器受国家文物部门保护,不准随意在市场交易和上拍。每年虽然有少量符合国家标准的青铜器进行拍卖,但是没法和国内的瓷器、书画的涨势相比。青铜有自己的身份限制,造成中国青铜器市场发展缓慢,国内上拍的青铜器档次低、价格低、数量少、成交率低,致使国内市场交易量长期萧条。
近年来,大量的青铜器从海外回流,其中很多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和改革开放初期,工艺品公司为出口换汇生产的高仿工艺品。国内市场上精品很少出现。青铜器的国内交易很难在短期内获得丰厚的利润回报,青铜器是目前变现最难的艺术品之一,国内市场价格远不及国外市场。(文/萧蔷)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