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京中央秋季拍卖会上,一幅钱维城的《画秋英图》以人民币3277万落槌,加上佣金约合3600万,远高出之前90-150万的估价,成为该场拍卖会的最大亮点。此次东京中央秋季拍卖会吸引了来自大陆、香港、台湾、日本及世界各地的古董商与收藏家,成交率超过84.72%,对于这幅作品如此高价成交,诸多业内人士表示太出乎意料。 钱维城,常州武进人,乾隆年间状元,官至刑部侍郎,他的作品经常呈现出一派宫廷富贵气,多被清宫收藏,并大量著录于内府清册。另外,也为王公贵族、富商士绅乃至文臣学士所竞相争藏。在乾隆的收藏目录《石渠宝笈》中,就收录了160多幅钱维城的作品,可见乾隆皇帝对钱氏书画作品的珍视。 这幅《画秋英图》,宣纸本,设色,尺幅为31.5×334厘米,是一卷满庭芳华之作,一共描绘了43种花卉,花卉的工笔绘法精确工整,设色绚丽,尤其是卷末画菊,以双钩填彩画花,并以白粉圈染花瓣,再以没骨法画叶,令整体色调明净,黄菊清雅、紫菊妍丽。此图描绘秋景,布叶分枝,下笔流畅自如,干脆利落地勾勒出了一幅清雅秋容,更由于使用矿物质颜料点染,尤其是花心处,颇具立体感。该作品曾收录于乾隆的《石渠宝笈》,乾隆八玺齐全,有乾隆鉴赏(白)、乾隆御览之宝(朱)、三希堂精鉴玺(朱)、宜子孙(白)、养心殿藏宝(朱)、石渠宝笈(朱)、石渠定鉴(朱)、宝笈重编(白)八印,这是石渠宝笈续编落印的规律,其中“养心殿藏宝”指的是藏画之处。同时,该作品还有“嘉庆御览之宝”朱印。 最近几年,清宫画家的作品在艺术品拍卖市场备受关注。如果以个人作品上拍量、最高成交价来看,钱维城无疑是清宫画家中的佼佼者。2010年春季,在北京保利举办的古代书画拍卖专场中,钱氏的《雁荡图》手卷起拍参考价高达5000万至8000万元,最终成交金额直抵1.3亿元,创造了清宫画家作品拍卖的一个高点。 但总体而言,科举书画在艺术市场中价格非常低,前几年几乎无人问津。书画门类一直是艺术市场的重头戏,曾经占到拍卖市场成交总额的百分之六七十。但是书画市场体系并不是很健全,专门收藏状元、进士字画的藏家为数不多,状元、进士的大多数书画精品的价格远低于当代艺术品。科举书画没有被社会认同,没有引起广大艺术收藏者的重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其价值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很多收藏家连作者的姓名都没听说过,更何况其艺术价值呢? 另外,这种状况也与拍卖机构往往以高价位的精品来拉动市场导向有关。某年春季成交价超过500万元的书画作品一共35件,占中国书画总件数的0.76%,而成交额却高达3.8亿元,占中国书画成交总额的23.6%。这些数据充分显示出艺术精品与成交总额的密切关系。因此一些拍卖公司会减低佣金,拓宽门径,寻找更多的艺术精品,并大力宣传。他们尽力培养巩固艺术精品市场,同时相对地减少了对科举书画等门类的宣传和市场培养,这就导致了科举书画等中低价位的艺术品没有被藏家完全了解,不受藏家的追捧。 综观中国的书画史,作为社会精英的进士们以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中国古代状元、榜眼、探花多能书善画,清代114名状元中,就有44名长于书法绘画。清代状元、进士中,陆润庠、刘墉、刘春霖、康有为等人,不仅是政界要人,还是当时很有名的书法家。刘墉更是书法史上的显赫人物。而吴伟业、彭启丰、钱维城、张万之等精于水墨丹青,所绘山水领一时风骚,为世人所珍。清代科举书画已经成为艺术市场上一支具有巨大潜力的劲旅。 (文/ 宗和 (责任编辑:D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