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洪亮回忆,唐明哲《我所知道的溥心畬》中记载,1947年溥心畬在杭州受到时任浙赣铁路局局长侯嘉榞的接待。这批作品就是在那时创作的,《鲍照诗意图》《奚官调马图》《松隐图》《秋山访友图》《湘帆图》就是其中的点睛之笔。“从作品来看,可见嘉榞还是喜欢很精致的东西,这也说明溥心畬生活的另一侧面并建构了他渡海之前作品的状态。”
在此次展览中,溥心畬渡海后的作品多来自私人藏家,其中大部分源于溥心畬夫人李墨云。在晚年作品中,吴洪亮最喜欢《指纹牧牛册页》《陶诗画册》等作品,其中《陶诗画册》题跋写有“陶诗画册十二帧自藏,绝不送人”,吴洪亮解释这是溥心畬常“将得意之作”自藏。
《鬼趣图册》将小鬼身体的绒毛感以及轻盈、怪异表现得出神入化,吴洪亮笑称,要是去掉背景,会让人误以为是一个个很酷的朋克少年。
图稿与纪录片构建立体展览
除了这三个部分的作品外,展览还结合了《枫林访草堂》《山居幽赏》《枯木鸟戏》等画稿展出。虽是草稿,但溥心畬却毫不懈怠,并将如何赋色、施墨、调整详细记录下来。有的画稿中甚至题诗,经过与作品的对比,可发现有的诗句进行了更换。吴洪亮说道,现在很多学者用一种社会学的方式进入美术史研究,会关注艺术家在当时社会状态下遇到的问题,以及艺术家如何把这些问题在画中得以呈现。
在此次展览中,还展示一部记录溥心畬渡海后创作的纪录片,以多媒体的形式立体呈现。“溥心畬作品风格变化不是很大,《秋山图》后面的作品其实在他早年就已经确立了,后面就是如何画得更好、更精致。溥心畬为何被称为一个坚守传统的代表人物,这是因为在一个20世纪西学东渐的时期,他坚守他认为正确的传统的姿态,这缘于他从小受到的教育影响,有他移民的悲凉,也有他对生活细微敏感的触碰。他将中西很好地握在手中,坚持到底,这是我所欣赏的。”吴洪亮称。(文/杨菁)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