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写物,不以物限我”,这就是他的画面总是体现着他的精神面貌的原因。他潇洒摆脱了“物”对他的束缚,知音观者是会从中体会到他的过人之处的。
中国著名美术史论家刘曦林评论李苦禅艺术时说道:“如果说齐白石实现了文人画由高雅向亲近人生的通俗化转化,李苦禅又回归了部分传统文人画的内涵和气质,使之再度趋向高雅的格调。如果说古代文人画倾向于阴柔之美,李苦禅又和潘天寿一起使之发生了向阳刚之美的转化。正是传统美学、现代民族魂魄和阳刚之美的高扬,确定了李苦禅在现代大写意花鸟画坛上的坐标。”而从现在来看,李苦禅可以称为“最后的传统文人画家”了。
市场将会重新定位苦禅艺术
李苦禅的画作广受书画收藏爱好者的喜爱,据雅昌艺术网不完全统计,截至2013年11月5日,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一共上拍了1.1万余件李苦禅作品,总成交5419件(含重复上拍的作品),总成交额达10.4亿元。不过李苦禅作品的整体价格水平与他在美术史的地位较为不符。
根据雅昌艺术家个人指数的统计,李苦禅作品价格指数在历史上最高为13万元/平方尺。这与李可染和潘天寿的平均157万元/平方尺的市场价位差距较大。从作品价格记录的情况来看,目前李苦禅最高价作品为《李苦禅 1973年作 群英图 镜心》,这件47平方尺的巨幅作品在山东天承2011年秋季拍卖会以约1.32千万元成交。但这一价格水平在中国近现代名家的作品价格中,并不算太高。相较而言,李可染最高价作品已经高达2.93亿元;潘天寿最高价作品已经价值4715万元。
从数据的角度来看,李苦禅作品的价格无疑具有很大的市场上升空间。他的美术史学地位已经奠定,其作品市场地位的发展未来只是水到渠成之事。艺术品的“价”与艺术品真正的“值”,并没有形成正比的关系,当然从古至今这种例子很多,如国外的梵高。但是社会是变化的,人们的审美以及对艺术的价值评价水平是随时代而变化的,我们相信,当对艺术品真正理解之后,它们的“价”与“值”是会趋于一致的。我们期待李苦禅作品市场价值的回归,当然我们更期盼他的艺术精神更广范围地弘扬和发展。(文/贺雷)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