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人 去 业 显

时间:2013-11-17 09:55来源:未知 作者:DY
他是个实实在在的人,他说的,他都做到了,不仅不畏老之将至,老已至,都八十岁了,依然敢于超越自己,这太令人尊敬了。

刘知白

     
 
      很惭愧,我孤陋寡闻,很晚才知道刘知白其人。一个偶然机会在一本杂志上看到几幅他晚期的泼墨山水,当时很受震动,觉得非常大气,非常单纯,而且有一种野气。中国艺术很早就有非常极致的理想——解衣盘礴的理想。刘知白老人晚年的山水,就有解衣盘礴的味道,是真正的自由的表达。
 
  第二个让我震动的是杂志配发了他的一张照片,我觉这个形象太震撼了,太有内容了。以前有学者讲,伦勃朗的自画像,是画出了人类的面孔,我觉得刘知白老人的形象至少是我们中国的一个经典的面孔,其中有很多东西可以解读。
 
  第三个让我震撼的是他这一辈子的人生道路和艺术道路。古人讲过,一种艺术家叫人去业显,人走掉了,但他的事业逐步逐步显示出来。还有一种艺术家叫身谢道衰,人死了他的一切也都完了。我们在生活中看到很多人,他享受了一辈子的富贵尊荣,到追悼会上人们都还在讲“巨星陨落”什么的,但是以后他就不是巨星了,什么声响都没有了。
 
  今天有很多人来欣赏刘知白老人的作品,来研究他、解读他,这个话题可以绵绵不断。看了展览后的感受非常多。刘知白一辈子都是很安静的人,他活在自己的世界。刚才大家讲到他能不能复制,其实,艺术史上的很多东西都是很偶然地出现的,越是大师越没有模式,他突然就冒出来,在大家的意料之外,新的艺术家,肯定会用新的方式来重现一种伟大的精神。
 
  这个老人,他是那么安静,今天我们来研究他、解读他,其实更有意义的或许是多多少少学到他的那种精神,不要急于过早给出定论。结论应该在我们慢慢地、深入地去解读了作品之后。
 
  我们谈到一个艺术家的时候,免不了要寻找参照,要有一些比较,这当然是必要的。但不能像狗熊掰玉米一样,掰第二个就丢了第一个;要捧一个新的画家就贬掉前贤。比如说,有的专家拿他的泼墨与张大千的泼彩比,说张大千的泼彩是死的,他这个才是活的。还说,黄宾虹是黑的符号,他这个才是空灵的……我觉得这种思路恐怕不好。一个高手的出现,必须要有高手林立的生态环境,艺术的天空应该群星灿烂,各自发出各自的光辉。如果其他人都成劣手,只有一个孤零零的高手存在,那有意思吗?说刘老超越了二米——二米远在宋代已经做出他们的贡献了,他们的创造就在艺术史上,永远有意义,可以启发后人,可以再生。张大千、黄宾虹也都有他们的创造,看得出刘知白老人是很尊崇黄宾虹的、有意识地向他学习的。我们应该比较的是他们各自的优点、各自的创造在哪里,然后才能看出每个艺术家的特质。
 
  我因为今天才第一次看到刘知白老人这么多原作,还没充分消化理解,这里只试图在衰年变法问题上做一个比较,齐白石、黄宾虹、刘知白他们都是衰年变法,但在刘老这里,意义可能更加重大些。
 
  齐白石其实是天才型的画家,他学得晚,成得却并不晚。五六十岁时虽然还没有成名,但他的艺术本质上已经完成了。他最后主要是在做市场化的努力,向吴昌硕靠一下,创出一种红花墨叶的图式,比较好看,卖画好卖了。在本质上,他的线质、他的造型特点、他的画面的结构,其实早已完成了。他的衰年变法主要就是一个市场化的努力。
 
  黄宾虹呢,他不像傅抱石四十来岁就已经登峰造极了,傅抱石也是一个天才型画家。黄宾虹却是慢慢走,慢慢积累,属于积学功深的类型。他越走越深,越走越大,到了89岁90岁的时候,他才说,看来我成功了。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很严的。有些专家说,黄宾虹如果70岁去世就是一个寻常老汉。我不太同意这个看法,我觉得他七十几岁已经是喜马拉雅山了,到了九十岁,他是珠峰,达到了他的最高点。黄宾虹是一路做加法,一路上收获的东西,到最后都用得上。
 
  刘知白老人跟他们都不同。如果刘老七十几岁就停止他的艺术活动,他就要低得多。他的传统确实也画得好,但这个时代在吸收传统方面有很大缺陷。他的好是与这个时代的普遍的弱、普遍的不高比较出来的,而且他个人的特质没有呈现出来。不像黄宾虹在七十几岁已经出现了个人的特质,而且已经非常明显了。刘老也有他的潜质,在早期画中已经可以感觉到,但没有得到真正的表现,他还不自由,他在一路寻找,一路试错,一路在抛弃,直到最后画泼墨,他才找到了自己的语言。他找到了自由表达方式以后,甩掉了很多东西,最后他是在做减法。刘知白老人说过:作为一个画人,要经得起寂寞,要敢于不断超越自己,要不畏艰难险阻、不畏老之将至。他是个实实在在的人,他说的,他都做到了,不仅不畏老之将至,老已至,都八十岁了,依然敢于超越自己,这太令人尊敬了。我个人是这样理解的,在这里就教于各位。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