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书画折扇小品大艺

时间:2013-12-06 09:16来源:未知 作者:赵幼强
中国古代扇子既是人们引风纳凉的器具,在扇面上写字作画,亦是社会大众精神文化消费趋于生活化所致。

文征明 山水图扇页

文征明 山水图扇页

 

      中国古代扇子既是人们引风纳凉的器具,在扇面上写字作画,亦是社会大众精神文化消费趋于生活化所致。折扇作为日本、朝鲜舶来品始在北宋流传于中国上层社会,且书画入扇仍在团扇上。到了南宋,折扇的生产与使用已相当普及,临安城(今浙江杭州)还出现了专门制作折扇的店铺。但由于当时的工艺不够考究,折扇扇骨少,扇面用纸也比较粗糙,不宜题字作画,仅为一般市民日常使用,未能登大雅之堂。元代是书画扇面创作的低谷期,团扇书画艺术呈现出一片寂然萧索的景象,书画折扇(扇面)则偶有人为之,不见书画大家所为。进入明代,书画扇面再度兴起,但与前朝不同的是,以纸为面的折扇逐渐取代以绢为面的团扇。明代中期以后书画折扇(扇面)创作大兴,几乎看不到书画团扇了。
 
  明代折扇的兴起主要原因:一是与当朝皇帝的喜好有关。俗话说“上有所好,下必从焉”,明成祖朱棣的推广,为折扇的普及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二是与当时书画界的积极响应有关。明中后期以后苏州地区“吴门画派”崛起,其代表人物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祝枝山等有大量精致的书画折扇(扇面)作品流传后世,在今日收藏拍卖市场上成为抢手的“佼佼者”。三是与中国书画市场化进入到兴发期有关。元代文人画的发展,使书画艺术重心从宫廷院体逐渐向民间地方画派转移,明代“吴门画派”影响力得到了迅猛扩大,并取代了宫廷院体和“浙派”所占据的主导地位。
 
  折扇与书画艺术的结合,使折扇走入了书画艺术作品的行列,且在创作艺术技法上要求更高,故称之为“小品大艺”。文征明及其“吴门四家”等在书画折扇(扇面)的创作艺术成就上,不仅仅是对书画艺术本身的拓展,更重要的是通过一把小小的书画折扇(扇面),把中国书画市场化进程推动了大大的一步。(文/赵幼强)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