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岭南画派笔下的木棉嬗变

时间:2013-12-29 09:59来源:未知 作者:DY
岭南画派之中,也有许多画家钟爱木棉、绘写木棉

 

《纵横豪气舞长空》 陈永锵

《纵横豪气舞长空》 陈永锵

《岭南春色》 陈树人 现藏于中国美术馆

《岭南春色》 陈树人 现藏于中国美术馆

 

      “广州好,人道木棉红。落叶开花飞火凤,参天擎日舞丹龙,三月正春风。”木棉,又叫英雄树,是广州的市花,岭南人爱木棉,不仅因为它树身挺拔,花朵硕大艳丽,还因为它象征着一种崇高的精神。岭南画派之中,也有许多画家钟爱木棉、绘写木棉,他们笔下的木棉虽然一脉相承,却各有特色,而在木棉画中体现出来的风格嬗变,也从一个角度旁证了岭南画派兼容并蓄、不断创新的精神特质。
 
  岭南人对木棉的情感浓烈而且彼此共鸣。诗人笔下的木棉风骨相似,如清初岭南三家之一的陈恭尹赞它“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清代的张之洞赞它“高干必掩群,奇葩向天吐”,赞的都是它矫矫迈俗流、凌云吐丹志的南国风姿。但同为岭南画派画家笔下的木棉,却各有特色。
 
  广州艺术博物院陈伟安院长告诉我们,岭南画家,很多人都喜欢画木棉,包括陈树人、高剑父、司徒奇、赵少昂。“第一代岭南画派画家中间,画木棉画得最好的是陈树人。陈树人画木棉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画一整棵木棉,很挺拔,等于全景式地画。陈树人之后,司徒奇、黄志坚都是画局部比较多,陈树人的木棉,端庄静逸,很有文人气,而在高剑父跟赵少昂那里就比较大写意。然而岭南画派里面画木棉最有心得,最有新意和开创局面的,我认为还是陈永锵。”
 
  陈树人:从清简到饱和,从折枝到全景
 
  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陈树人,特别钟爱木棉,一再把木棉作为他笔下描绘的母题。他笔下的木棉一如画家本人,端庄、静穆、清逸,在文静中显现出气度、修养和文人风骨。
 
  广州美术学院李伟铭研究员的专著《陈树人》里,是这样描述的——1942年,易君左在《红棉歌寿陈树人先生》这首诗中,即指出:“红棉艳艳开花朵,红棉熊熊燃烈火,此花必是主义花,此花必是革命火。”说明陈树人与此花不解之缘。可见,红棉成为陈树人诗画之作特别偏爱的表现母题。
 
  广州艺术博物院文物保管部副研究馆员杜霭华研究认为:“陈树人绘画早年师从二居,学习传统中国画,画木棉多用传统的折枝模式,在对木棉这一题材的延续多年的绘画创作中,逐渐从折枝走向了全景式的构图,从清简走向了饱和。并运用多次皴擦强调枝干体积质感的写实主义手法,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简洁的线条所代替,且越接近晚年,越明显趋向于从传统没骨写意画中寻求笔墨表现的灵感。”
 
  例如,现藏于中国美术馆的一幅陈树人早年所作的《冷红》,创作于1926年冬天,构图是采用传统描写折枝花卉常用的“斜角式”,以给观赏者造成一种延伸的感觉。
 
  南方的红棉很少在冬天开放,而陈树人恰好在小寒时节绘制此图,应该代表了他那时的心境。1926年,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时,陈树人被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发出了“北伐宣言”,国民革命军正式誓师北伐,而此时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又深得人心。陈树人受局势的影响,心情欢愉,即使在冬日,也写下灼灼红棉。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