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恽寿平学生中,常熟马元驭(1669-1722年)是最为独特的一个。在绘画上,他早年得其父马眉亲授,后倾慕南田画风,并得其真传。其作品师法沈周、陆治,山水与当时画界翘楚王翚齐名。所作没骨花鸟苍秀生动,久而不脱。 没骨法虽非以富丽厚重为最终旨归,但更讲究以写生为基础,贵在传神与“摄情”。在具体的创作中,马元驭在总结恽寿平画风的基础上,兼融宋法与元格,尽力营造物象的“真”,其画风清新秀丽、淡冶隽美,绚烂之中求平淡,表现了“清如水碧,洁如霜露”般的境界。他所绘的花鸟有多种,表现手法常以其所擅没骨法为主,墨色简洁雅致。现藏于南京博物院的《南溪春晓》图轴为其代表作。 该画纵57.6厘米,横28.4厘米,作品左上有自题“南溪春晓”,款署“栖霞马元驭”,钤“元驭之印”、“扶曦”白、朱文印。另外还钤有“芸斋宝玩”、“曹巢南收藏”两枚鉴赏印章。该画为典型的没骨画法,从中可窥其师法恽寿平的影子。该作色彩富丽浓郁,明快而富有变化。画面中盛开的桃花以粉笔点脂的技法作出,与柳叶的绿色形成了一目了然的对比,形成花形多姿且色彩柔美艳丽的态势,使整个画面简淡而不显单薄。所画穿插其间的柳树主枝直指画面顶部,使画面形成一个“V”字的构图,进而营造出开合有度、主次分明的空间。柳枝上所画的那只正在梳理羽毛的鹳鹆,其蜷曲的脖颈,机敏的眼神,形神兼备,于动静融合中呈现出春天盎然的生机。整幅画或以粗笔勾线间以连勾带写,或以多变的色笔画出树干的立体感而强调其高光感,以形成合乎花木生长规律的态势与状貌,无常见的刻板,使枝叶在相互掩隐中呈现疏密有致的韵味。画家运用笔墨的提按点染、在缓急顿挫中,使整个画面中鸟禽浓重的块面,与花与叶的色点,枝干的浓线,形成了错落有致的相互生发的空间,不露痕迹地传达出意象天成的春天意蕴。冯金伯在《国朝画识》言其作品“神韵飞动,不泥陈迹,高于陈道复、陆叔平矣”,看来还是很有道理的。 (文/ 褚庆立 (责任编辑:D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