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陈绶祥:拈花惹草求进步(2)

时间:2014-03-31 10:27来源:未知 作者:高素娜
1993年至1994年间,在时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陈绶祥的主持下,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又开办了第一届中国画名家研修班,汇集了霍春阳

  1993年至1994年间,在时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陈绶祥的主持下,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又开办了第一届中国画名家研修班,汇集了霍春阳、王孟奇、刘二刚、朱新建、周华君、边平山、马健培、于水、卢禹舜、林经文、申少君、唐勇力、王和平、李老十、何建国等在当时已相当知名的画家,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研修。这在当时简直是一个壮举,无论是教学组织与安排,还是学员的愿望与要求,都有极大难度,但陈绶祥完成了。以研修班成员为主力的10次“新文人画展”,推动了当代中国画的发展。而陈绶祥也成为新文人画派的领袖。

  “我们倡导新文人画,一开始就把10年的规划梳理出来了,展览的主题从‘道在足下’开始到最后的‘艺无止境’,当中有非常多的艺术追求。把它列为艺研院的科研项目,进行了10年以后,新文人画家已经有了很大影响。”陈绶祥说。

  笔墨形色生熟眼

  虽然“新文人画”自成立伊始到发展乃至渐而完善的历程中,始终伴随着掌声、鼓励、异议、反对之声,有低谷也有高潮,但陈绶祥却非常重视这四个字。他认为,“新”是指时代性,“文”是指民族文化性,“人”指绘画的个性,“画”指绘画的艺术性,而时代性、民族文化性、个性和艺术性则构成了艺术家对当代绘画的追求。“很多人错误地把传统和创新对立起来,其实,任何传统的东西,在它当时的时代必定是创新的。”陈绶祥说,绘画是一条漫长的路,可能要经过一辈子的努力,还不一定能达到目标。因此,他在创作上尽量扩展中国画方面的题材,把握它们色彩的运用,并在绘画创作上为自己总结了一幅对联,上联是“笔墨形色生熟眼”,下联是“穷愁通达变化成”。

  谈及今后的研究和创作,陈绶祥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一转眼老夫也已经古稀了,我要把研究的成果认真梳理、补充和总结,争取给后人留下我个人思索的一些结论。我会给中央的干部写教材,也会给普通教育写教材,同时还承担很多国家研究的项目,注重对那些规律性的、深入的、常人不太注意的那些内容的探索,这是为了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作为一个专业的研究者和理论工作者、画家,有责任把中国文化推向世界,把中国文化推向现代化。我的目标也就是这样吧。”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