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张大千住敦煌3年临摹336幅壁画:花5000两黄金

时间:2014-04-12 10:05来源:未知 作者:DY
上世纪40年代张大千临摹的敦煌壁画近40幅,佛像、飞天、供养人及藻井图案等无不形神俱备。
西夏 回鹘人供养像  
西夏 回鹘人供养像
盛唐 净瓶大士像
盛唐 净瓶大士像
飞天像
飞天像

  面前的展柜里是一张初唐的璎珞大士像,菩萨头戴宝冠,脚踩莲花,面相丰圆,神态安祥,身披红、绿、黑各色璎珞,右手抬至胸前结说法印,显得雍容而端庄。正在无锡博物院展出的四川博物院藏《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作品展》,展出上世纪40年代张大千临摹的敦煌壁画近40幅,佛像、飞天、供养人及藻井图案等无不形神俱备。

  临摹催生中国画“文艺复兴”

  观赏这些超过一人高的佛像和菩萨像,无论你站在哪个角度,你都会感觉到,那慈悲的目光正从四面八方望着你。70多年前,初到敦煌的张大千,站在绘满壁画的石窟中,一定感受着同样的目光。

  四川博物馆副院长魏学峰认为,张大千从1941年至1943年长达2年7个月在敦煌的文化苦旅,不仅使张大千借古开今成为一代巨匠,而且使早已失传的晋唐绘画传统重回中国画坛,形成了一次中国绘画的“文艺复兴”。

  敦煌壁画代表的是早已失传的职业绘画技艺和传统。例如璎珞大士像下半身是半透明的红色裙裾,衣纹层层垂下紧贴若隐若现的腿部,那种沉甸甸的质感仿佛刚从水中走出来;另一幅飞天头戴宝冠,身披长巾,臂戴钏,手戴镯,下穿朱红罗裙,双手捧莲,从空中飘逸而降,翠绿的披带和朱红的罗裙随风飞扬,画面的动感使人仿佛能听到风声。前者是北齐曹仲达创造的“曹衣出水”,后者则是唐代以吴道子命名的“吴带当风”,到民国时已数百年无人睹其真容。南京博物院古代艺术研究所张蔚星告诉记者,晚清民国时,绘画主流是文人画,主张逸笔草草,抒发内心,线条随性而为,色彩多用水墨,职业绘画的技法、塑形和色彩已基本被抛弃。而张大千临摹的敦煌壁画,集中古绘画之大成,使唐代至精至美的人物画重新被发掘、振兴,激活了中国画的文化基因,重振了中国绘画,因此张大千在总结敦煌艺术时曾自豪地说:“西洋画不足以骇倒我们的画坛了!”

  苦修绘出神话世界

  张大千当年按原大小、原色彩临摹敦煌壁画,一笔一划原样复制,丝毫不掺杂自己的创作意图,尽最大可能保持壁画的艺术特色。

  展览中时代最早的是一幅画在绢上的三世佛,三佛身着大红色的右袒袈裟,立在莲花上说法,头顶有祥云和帷幔,身旁有仙女侍立,上方有飞天礼拜,作品线条繁复,色彩浓烈,人物造型受到印度、阿富汗一带佛教艺术影响;西魏的五百强盗成佛图是一幅长卷,用类似连环画的形式讲述了500强盗被官兵俘虏、挖眼,痛苦万状,后被香风吹药入眼,恢复光明后皈依佛教的故事,画面人物用铁线描,山岳用蓝黑二色,人物都是秀骨清象,表现出中原画风;而盛唐时的净瓶大士像,左手托净瓶,右手持柳枝,脚踏金色莲花,衣饰繁复线条流畅,与后世所见的观音菩萨很相似,但形象之雍容高贵、线条之劲挺流畅、色彩之明艳华丽,则后世莫及。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