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海上画坛有“三吴一冯”的说法,吴湖帆、吴待秋、吴华源、冯超然。他们在当时之所以受推崇,享誉海上,盖得力于画艺、学养以及不可忽视的社会地位。此“三吴一冯”都是以山水画为最佳,而其中冯超然的山水画在四人中造诣更为突出。 冯超然(1882~1954),名迴,号涤舸,别号嵩山居士,晚号慎得,江苏常州人。辛亥革命后,寓居于上海。解放后一直为上海中国画院的画师。冯超然早年精仕女,以唐寅、仇英为法,笔墨醇雅;晚年专攻山水,致力于南北二宗,在传统的继承上功力尤深,情致温婉,饶有文徵明秀逸之气。 此幅《观瀑图》,为冯超然晚年约六十岁时所作。初观此画虽觉用笔繁密,却没有闷而不透的感觉,整幅画给人以清新隽雅之气。画面近景画青石溪流,山涧蜿蜒,丛树自山石缝隙伸出,以淡墨勾皴,浓墨点苔,又复以淡花青点苔,可显现出夏季草树茂密之感;中景右侧的两棵松树占了整个画面的大部分,松枝垂曲而挺拔,松针根根挺立,有松枝垂落及地而末端又向上之势;松下一石上侧卧一人,仰望远景中的一泄瀑布,瀑布直落而下,与雾气浑然一体消失在山中;松后藏一两层观景小亭,可见此处为游人闲坐观瀑的佳地。画中山峰峭立,深谷盘绕,苍松绿树,郁郁葱葱,瀑布飞湍,画幅从上至下的雾气和溪流以“S”状呈现,此处也为整幅画透气之处,立显夏日山中静秀清爽之意。 冯超然诗书画兼具,其画上大多有题诗或题跋,此幅《观瀑图》自题“山为碧玉簪,水为青罗带”,更深化了意境。 (文/江荔 (责任编辑:D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