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常州画派女画家代表及其画风

时间:2017-03-13 10:34来源:未知 作者:文祥磊
为庆祝“三八妇女节”,常州博物馆特地举办“壸阁传芳——常州画派女画家精品展”,展期为两个月。

恽冰 玉堂富贵图轴 常州博物馆藏 

 

      为庆祝“三八妇女节”,常州博物馆特地举办“壸阁传芳——常州画派女画家精品展”,展期为两个月。本次展览汇集故宫博物院、天津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总馆、无锡博物院、常州博物馆的藏品近50件套,共计70余幅,涵盖了恽冰、马荃、恽兰溪、廖云锦、缪嘉蕙、庄曜孚等常州画派杰出女画家的绘画精品。

      恽寿平与常州画派

      “常州画派”是恽寿平(1633年—1690年)创立的、以“没骨法”为主要表现方式的花鸟画流派,在绘画史上影响极大。所谓“没骨法”即不用线勾勒,而直接以色或墨描绘出物体形态的一种绘画技法。“常州画派”之名首见于张庚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著成的《国朝画征录》:“及武进恽寿平出,凡写生家俱却步矣。近世无论江南江北,莫不家南田而户正叔,遂有常州派之目。”这是以恽寿平的故乡“常州”而定名的,又有“恽派”之称。

      恽寿平,原名格,字寿平,后以字行,改字正叔,号南田,与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历合称“清初六大家”。在这六大家之中,唯有恽寿平兼擅山水、花鸟。他斟酌古今,以北宋徐崇嗣的“没骨法”为旨归,用笔潇洒秀逸,创造了一种没骨工笔形态的新画风,也有兼工带写之作,其画色彩极为丰富,花卉的色、光、态、韵在恽寿平这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令人耳目一新,具有雅俗共赏的特质。恽氏画风得到了人们的认同与喜爱,形成了“常州画派”。

      常州画派女画家代表及其画风

      在中国古代书画史上,女性书画家一直处于边缘化的状态,但在常州画派中,这一格局很大程度上被打破了。这主要是因为恽寿平的画风温婉细腻,很符合女性的性格特质。据不完全统计,常州画派女画家在清代有文献可考或作品传世的就有四十余位,其中比较有代表性者,乾隆时可推恽冰和马荃,被誉为“江南双绝”;乾隆末年至嘉庆时则以廖云锦为代表;清末则以缪嘉蕙为代表。

      恽冰,字清於,恽钟嶐(1706年—1730年)之女,恽寿平族重孙女。她是恽氏画家中声誉较高、传世作品最多的女画家。她自幼潜心钻研恽派没骨花鸟画,绘画风格深受恽南田工笔没骨形态绘画的影响。《傲霜秋艳图轴》款题:“傲霜秋艳,庚午(1750年)初夏,师南田公本,兰陵女氏恽冰。”或为其早年对恽寿平原本临摹而成,菊花工整细腻,敷色明丽,极得恽寿平神韵,真可谓下真迹一等。

     《毗陵画征录》中说她:“工写生,所作花卉色彩艳丽,芊绵蕴藉,用粉精纯,迎日花朵灿灿。”从《玉堂富贵图轴》看,绝非过誉,白色玉兰粉色牡丹花朵晶莹剔透,娇艳欲滴,其用粉之能令人叹为观止。其画曾得乾隆帝极为欣赏并题诗赞扬,此后她的画名大盛,这也反映了恽派画风被宫廷所接受。

      马荃,字江香,画家马元驭(1669年—1722年)之女,江苏常熟人。其父马元驭是恽寿平门生中最具影响力的画家。她自幼随父研习画理,得其父真传。马荃的作品大约有两种风格,一种是师法恽寿平没骨工笔的形态的,与恽冰相似,如作于雍正十一年(1733年)《白头荣贵图轴》为这类的典型代表,恪守恽氏没骨法度,晕染精致,当属于她较早的作品;其二是多用双钩法,如《花蝶图轴》(1760年),当为其较晚的作品,花叶多勾出再填色,故稍显厚重,但重而不俗,有一种繁华富丽之气。

      廖云锦,字蕊珠,号织云女史、锦香居士。青浦(今属上海)人。活动于清嘉道年间,为袁枚的女弟子。她自幼即喜作花鸟,宗法恽寿平,传世作品极少。从其作于嘉庆四年(1799年)的《蜀葵图轴》可见她对恽寿平的师法。花叶没骨勾线兼用,以表现其枯荣正反之不同姿态,花朵虽用勾线,但其柔美之态极具生意,殊为难得。此图曾为吴湖帆、潘静淑夫妇所藏,吴氏在边跋中对此推崇备至。

      缪嘉蕙(1841年—1918年),字素筠,云南昆明人。她入宫前随夫官蜀,夫死子幼之际,入宫为慈禧太后代笔作画而受喜爱,侍奉左右。她作于光绪八年(1882年)的《花鸟四条屏》之一纯以没骨写意点染法为之,款中言明“仿白云外史笔意”,其画作色彩明艳但不失雅致,颇有韵味,已具有明显海派花鸟的特性了。

      从上述常州画派的几位女画家绘画看,她们在传承常州画派画风时并非一成不变。笔墨当随时代,尤其是缪嘉蕙画风,已经反映了常州画派在清末新时代的背景下所发生的转变,这也是常州画派影响海派的集中体现。

      常州画派的女画家作为中国绘画史上独一无二的群体可谓瑰丽夺目,也是常州画派的一项重要的贡献,更是女性艺术的一次全面崛起。受当时的社会情况、文化教育等因素对女性的制约,女画家们的主要功绩在于传承恽派画风,但不能代表她们的作品没有意义。她们及她们的作品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在历史的时空坐标中占据着固定的位置,是很值得我们去关注、研究的一种文化现象。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