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文人画兴起,山水画从宋人客观描绘自然的伟大,转向更多是借自然来表现人的主观感受和趣味的高贵。画家开始重视笔墨自身的审美价值,进一步简化并改造客观物象。这以来一直有批判文人画的声音,甚至说这是文人掌控了画坛的话语权,把绘画引向对自己方便有利、易于操作的道路。不能完全排除这一因素,但文人画的出现和发展,主要是出于艺术的自律。只要考察一下中西画史上早期的大师,如达芬奇,知识结构何等宏大?顾恺之,文化修养何等渊深?越往近现代,画家整体素养都呈上升趋势,这是艺术发展内在的必要条件和外显的必然现象。西方没有文人画一说,但杜拉斯赞马蒂斯的文字是法国百年来第一流的文字,毕加索等许多现代大师思想都既丰富,又锋利,《杜尚访谈录》更可称一个艺术新思想的宝库。在思想文化上他们一点不输中国明清以来诗书画印三绝四绝的文人画家。西方大师的精神世界当然是西方文化滋养出来的,与中国文人画家不是一回事,但表达方式从古典向现代的转向,这方向是大体一致的。也有学者质疑,元明清文人画家中似乎也没多少真正高水平文人,但至少,恽南田是的。《南田画跋》有感觉,有文采,有深度,有格调,与他的画互相映发,堪称一代冠冕。他的书法也妍雅飘逸,超越流辈。 董其昌的南北宗论算不上真实画史,却是晚明那个时代艺术道路的有效设计。任何设计当然都有正面和负面效应,但董的影响直接产生了清初山水画的高水准,四王、四僧都是其中佼佼者。(木心批评王原祁,不等于王原祁就别无可取的价值了。)南田的特殊性,这时就显示出来了:南田是被划入“清初四王吴恽六大家”所谓正统派中的,他的交游多在四王圈子,心神却与四僧为近。他心心念念学习前贤,不遗余力,这确是董其昌理论遗产的一个方面,四王是主要继承者;而南田内心却又有无可抑制的不安分,有强烈的自由表达的欲望,这是董其昌精神遗产的另一个方面,四僧可以说是主要继承者。所以,如果以董其昌为标准的话,四王四僧各有所偏,南田的取向则最为中正,也最为孤立。他两边的优点兼而有之,代价是都有所减弱。不过这个“弱”,不一定是贬义词,四王仿古,有时仿到甜腻,南田减弱了这一点,所以有生涩清新之气;四僧(尤其石涛)的自由表达,有时不免粗野,南田减弱了这一点,所以野气蓬勃之中,不失清和温雅。四王仿古用力过猛,石涛他们自由探索也会过头,过则不免习气,南田却画得稚嫩、轻柔、微妙,所以少了习气,生出了仙气。 南田有仿董其昌《深草茅屋》册页,对页题: ……董宗伯小册,见此景布置甚奇逸,深草中着一茅屋,下有平坡横冈,澹极而有余思。今人索之于深者弥浅,求之于远者愈近,总以目前所略,遗弃美景不少也。丘壑奇逸,夫岂在深远哉! 我们这些“今人”,也易被习见的套路所拘,对真正有特色、有新鲜感的事物反而不敏感了。“丘壑奇逸”岂必在远处?它就在我们平常习见而不关注,熟视无睹而不珍惜的地方。南田小品,常常平中见奇,愈平愈奇。他仿董,仿先贤,学的是先贤独特的眼光,新奇的立意,以及不入流俗的章法布置,此之谓善学。 《南田画跋》时时提到“荒寒”一境,或可称他的山水美学: 余游长山,处处皆荒寒之色…… 潇散历落,荒荒寂寂,有此山川,无此笔墨…… 凄寒欲别,笔笔俱有寒鸦暮色。 赵大年每以近处见荒远之色…… 这是从自然的荒寒,到心境荒寒,直到以荒寒的笔墨营造出荒寒的意境,完成精神寂寞之士内心荒寒之意的外化,表达了对于不理想的人世现实一种审视和疏离的态度。 其实,荆、关、董、巨这些早期山水画大师笔下的景物,也大都可归入荒寒一类。但他们动用了无数荒寒,叠加成雄伟、壮观等等,已别为异域。南宋马远、夏珪一角半边,简洁可喜。但或者刚猛之气多,或工巧有余,也另成意境。元人雅致,唯云林冷逸,最近荒寒,但倪画明净简远,实是寒而不荒。明代吴门画家,文人情趣中混入市民趣味,重可游可居之境,何得荒寒?唯董其昌画多僻境,可称南田先驱,但董笔致温雅,荒而不寒。四王们都画得漂漂亮亮,离荒寒之境更远。所以南田荒寒,实是在千年画史中开出“别有天地非人间”的山水新境。 还有一些共同开发荒寒一境的画家。石涛、石溪,笔下时有荒远之色,但笔墨偏热性;弘仁、八大山人的画境,才真正孤冷可畏,查梅壑、戴鹰阿辈,也气格相近。比较之下,南田荒寒,尚非极致。 论对世间的决绝舍弃,南田确不能与二僧并肩;论与俗情常态的距离,南田也不比梅壑、鹰阿们。在生活层面,南田有普通人的许多珍重和留恋,有奔走生计的勤勉和策略,也有少不了的交际酬酢。唯在精神世界,他意象荒荒,神情超诣,傲睨万物,尘视俗世,寂焉寥焉,一片空灵。在荒寒的绝域里,南田是离人世最近的一块土地,不时漂浮着的人间气息。但这样的意境,已足以令我们对比出尘世的污浊,从而令我们沉思和浮想。这正是荒寒之美的意义。 南田山水画在当时就识者寥寥,到我们生存的时代,那些轻柔笔墨中的荒天绝叫,其震动频率更已在我们能够接收的范围之外,传不到我们迟钝的耳朵中了。我对南田山水画,经历了从不理解、没感觉,到日益喜爱、日益读出其中的朴素和妩媚、清和与狂逸,读出其中的真性情与高格调之过程,也断断续续写下三十多篇欣赏文字。自己觉得是被一股痴劲儿在鼓动着,因为,我们也只是心怀梦想而无法超越的痴心汉,南田是我们异代的参照。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