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书画在流传过程中,难免反复经手,期间有弗客气者,则直接于画中作跋,最喜钤印作跋的非乾隆莫属。然这等矫情事,文人墨客趋之亦多,好事者亦有将题跋与画拼合者,上下左右齐接,不同经手人不同之书风,反复装裱,使画作尺寸扩大,有若明代之“水田衣”,画之精神样貌实已历经多次“表现”矣。清人崔鹤(约1800-1850)之工笔画《媚香楼小影》临本,所绘之李香君即为一例。然其中却有颇多令人玩味处。![]() 崔鹤 媚香楼小影 52.4×124.5cm(本幅) 纸本设色 立轴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落款一 画中落款有:丁丑九月问琴崔鹤绘,钤三印,因图像关系,不能辨识。画中左上端之诗,为嘉庆间客居羊城自号“石渔居士”之宁波人所书,其欣然在原画之左上角录下《桃花扇》卷一第六出“眠香”中——侯方域赠与李香君之宫扇上的题诗(见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9月版,王季思、苏寰中合注孔尚任《桃花扇》,46页): 夹道朱楼一径斜,王孙初御富平车。青溪尽是辛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嘉靖丁丑九秋石渔居士识于羊城□斋(一字弗敢妄断)。(钤“□□□□”此印模糊不得辨、“二憨”、“四明髯公”三印) ![]() 自号“石渔居士”的题跋者,即帧首竺麐祥跋语中之“李二憨”也。嘉庆时期的李二憨实难再考其详,笔者在《慈溪李氏家谱》中检得李家宰之后——“延”字辈三兄弟,皆生于乾隆时期,卒于道光年间,时代颇相契合。其中老二李延九(见上海图书馆藏,民国辛巳暮春李贤树修,世系谱三、世系表十一)生于乾隆三十二年,卒于道光二十二年,惜信息无多,弗敢妄断矣。李二憨还为后世提供了另一重要信息:即其落款中所属时间为嘉庆丁丑九秋,即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此时崔鹤之大概年纪尚不到二十,其临画时间恰也在丁丑九月,遂大抵可判断是画完成即转交到了李二憨这位客居羊城的宁波人手中。 落款二 帧首楷书“落款处”跋者为竺麐祥,浙江奉化人,光緒三十年(1904年)殿士登进士三甲第二名,改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检讨,且有留日经历。竺氏跋之上端虽有缺字,然其解释甚详,大抵道明了这幅画由广州辗转而至宁波的经历: □□(媚香)楼小影临本,吾甬李二憨先生得之粤中,陈氏嗣归□□□杨氏,帧首旧有二憨所书《李姬传》,为鼠所饱爰,为□□□(杨季眉)先生补书之。丙辰孟秋仁湖竺麐祥识。(钤“竺麐祥”印) ![]() ![]() 洪允祥于左侧栏上端题诗云:南去双栖柳如是,北来一品顾横波。清流误杀侯公子,扇底桃花奈尔何。江南花落入萧晨,一去金陵跋已陈。壮悔堂前人好(如字误)在,也应千遍唤真真。绮梦匆匆二百年,秦淮恨水晚溅溅。媚香楼底多佳侠,肻唱鸟阖燕子笺。南朝影事梦模糊,冉冉香魂一缕孤。等是诗人肠断处,袖中携得孝陵图。丁巳重阳前三日洪允祥(钤“允祥”印)。 ![]() 洪允祥,慈溪人,初名兆麟,允祥实为其字。少时即聪颖过人,在慈溪享有文名。然于乡试中却屡不能得第而性情大变,好饮而狂狷,曾放言“彼淮南鸡犬安足异,吾脚底蚂蚁且青天矣。”幸洪先生游于沪上,得遇乡中先达蔡元培先生,受蔡氏提举而入南洋公学,其人生之轨迹由此改变,常与谢无量、马一浮等人神交。 ![]() 落款四 右侧栏最下端为杨季眉得画后之自题诗,其云:白门新柳日初斜,犹集昭阳旧暮鸦。团扇謌翻浑不似,却将血泪洒桃花。犹是江南锦绣春,落花啼鸟总伤神。谁将家(国)兴亡感,为借佳人一写真。溪上赭麓懒樵季眉氏题于紫蟾山北之壶青阁。(钤“杨显瑞印”、“季眉”两印) ![]() 落款五 民国“医林怪杰”范文虎于右侧栏上端题诗云:有女能为悦己容,莫将漂泊怨东风。桃花扇底兴亡恨,併入南朝落照中。奄儿解囊媚名流,名节终为士类羞。莫道青楼无特识,人禽分在此关头。秦淮金粉久漂零,顾柳同时眼亦青。择木良禽非易事,钱龚屈膝扫新廷。妙绝丹青笔一枝,媚香楼上写瑶姿。眉间含有沧桑感,三百年来再见之。杨君季眉以旧藏李香君小影属题,丁卯十月文虎范赓治初稿。(钤“文父”印) ![]() 落款六 右侧栏第三位题诗者为胡炳藻,其诗云:秦淮烟月数从头,舞馆歌台今在不?流水声中寻旧梦,桃花隐约媚香楼。丁巳秋八月蟄翁胡炳藻题。(钤“胡炳藻印”、“桥南蟄翁”二章) ![]() 落款七 又林语堂得画时间为民国二十三年,即1934年。其于帧底跋语中言:民国廿三年五月,托友由杨季眉处购得是像,悬之“有不为斋”。全室珠光宝气,不复有童□气,终日痴昏。吾求此画甚久,今得之,一生第一快事也。林语堂。(钤“林语堂”印) 林语堂之“有不为斋”在台北阳明山半山永福里,始建于1966年,故其在该画帧底之题跋当不早于1966年。 ![]() ![]() 对此画之赏析,需同历史与文学叙述相结合,若孔尚任之《桃花扇》。清嘉庆间“青年画家”崔问琴所临的这幅小像,无疑对生活于媚香楼(南京一妓院名)的李香君做了较有思想的设计:李香君置身于中式圆窗建筑中,其人娇弱体态与屋中陈设及屋顶之柳树,乃是对李香君身份之隐喻;其手中之桃花扇乃侯方域所赠,象征一段爱情,屋前之桃花则是对两人感情的进一步隐喻;而桌上摊开着的一本书,则别有含义:其虽身世复杂,却有着非同凡可的知识累积,有其个人之精神魅力,与其容貌姿色可谓相得益彰。遂崔氏所临原画之布局颇费一番心思。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