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龙城动态 > 城市建设 >

青果巷修缮工程又有4个组团正式开工

时间:2016-03-03 10:46来源:未知 作者:汤怡晨 董逸等
据了解,青果巷2013年3月第一个项目正式开工以来,已完成阳湖县城隍庙戏楼、松健堂、礼和堂等3处文保单位及4个民居组团修缮。

 

    “上个礼拜我们的工人就都已经回来开工了,今年又有4个新的组团开始施工了。”昨天,记者来到青果巷工地,项目工作人员王殷凯告诉记者,目前工程已经全面复工,戏楼南侧组团、贞和堂组团、筠星堂组团以及6号组团等4个组团在新的一年正式开工。据了解,青果巷2013年3月第一个项目正式开工以来,已完成阳湖县城隍庙戏楼、松健堂、礼和堂等3处文保单位及4个民居组团修缮。这次,我们跟着王殷凯,一起来全面了解这条古老巷子换新颜背后的故事。

    客栈、展馆、标识标牌、街头小品……未来——

    这些都将让青果巷再度“活”起来

    记者从青果巷项目建设单位晋陵公司了解到,目前正在对9号组团的普通民宅进行修缮。而从2013年3月第一个项目正式开工以来,已完成阳湖县城隍庙戏楼、松健堂、礼和堂等3处文保单位及4个民居组团修缮。    “我们将青果巷共分为33个组团,其中包含文保单位、历史建筑、普通民宅三个部分。修缮过程始终贯彻专家提出的‘小规模、渐进式、微循环’的要求,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原则精细化施工,与一般的建设项目有着本质区别。”青果巷项目晋陵公司项目负责人李青松说。

    青果巷依古运河而兴,曾是商贾云集、名人荟萃之地,历史底蕴十分深厚,是我市历史城区保存较为完整的一片历史文化街区。为更好地传承历史文脉,我市启动了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工程,全面做好街区规划、修缮、文化挖掘等各项工作,展现最为原真的传统风貌。

    青果巷的兴起缘于南市河,这条水上通道由吴王夫差开凿于周敬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95年),至今已有2511年的历史,堪称中国大运河最古老的河段,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当时青果巷船舶云集,为南北果品集散地,有“千果巷”之称,《常州赋》云:“入千果之巷,桃梅杏李色色俱陈”,后传为“青果巷”沿用至今。

    明万历年九年(1581年),大运河改道,街道冷清、商业凋敝。由于青果巷地理环境幽雅,其逐渐成为名宦巨绅的聚居区。因此,积淀形成保存文物特别丰富、街巷里弄机理保存完好、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的历史文化街区。

    街区被誉为“江南名士第一巷”,明清两代走出近百名进士,近现代又走出一大批名人,如抗倭名将唐荆川、清代画家汤贻汾,革命先驱瞿秋白,现代汉语语言学家赵元任,法学家、“爱国七君子”史良,爱国实业家刘国钧,汉语拼音创始人之一周有光等,几乎遍及各个领域。

    据悉,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工作以“保护历史真实载体”、“统筹保护历史环境”及“合理利用、永续利用”为原则,加强空间格局、街巷肌理的原状保护,延续街区的传统格局。

    “未来将在延续传统格局的基础上,植入一些业态。届时街区将秉承形态、文态、生态、业态四态合一的基本思路,如在保留原居住生活状态的基础上,利用修缮后的民居设置一些有地方特色的客栈、旅社,感受当地生活习俗;在部分文保建筑内设立公益性文化展馆,发掘和利用古运河资源,加强运河文化的展览和追述,丰富街区内涵,同时配套具有地方特色的江南典型景观风貌、独特标识标牌、街头小品,再通过规划停车设施、完善基础管线等,使保护更新后的青果巷历史街区成为一个基础设施完善,街区环境提升,人居状况优化,街区形象得到重塑的‘活’态的历史文化街区。” 李青松说。

    修旧如旧、新旧可识别

    青果巷的修缮充满了考究

    青果巷多清末民初时期的建筑,粉墙黛瓦,彰显江南水乡特色,上有始建于明代的深宅大院,下有上世纪50年代的工业遗存,建筑文脉具有延续性。如以唐氏八宅为代表的深宅大院,建筑轴线一般二到三路,进深三至五进不等,宅后有花园。公共建筑存有阳湖县城隍庙戏楼等文物建筑。街区内1处全国文保单位:瞿秋白故居;4处省级文保单位:赵元任故居、唐氏八宅、阳湖县城隍庙戏楼、恽鸿仪宅;6处市级文保单位、17处历史建筑、古树名木10株、古井10余口。    青果巷项目部现场管理人员王殷凯介绍,“街区”内的房屋建筑保护和修缮方式分为修缮、维修改善、整修改造、拆除四种。

    修缮针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控保单位,原则上应根据价值评估结论,制定修缮设计方案,按原样并使用相同材料进行修缮;维修改善针对建筑质量一般的历史风貌建筑,应保持建筑外观尺寸不变,对局部不符合历史风貌的元素进行修缮。内部的生活设施允许加以适当改造;整修改造针对建筑质量较差的建筑或部分影响历史风貌的建筑。其中针对历史风貌的一般建筑物按原形式进行加固维修,针对影响历史风貌的建筑整修改造应按传统风貌和建筑形式进行,建筑外观尺寸允许适当改变、内部的生活设施允许加以适当改造。拆除主要针对违章建筑或严重影响历史风貌的建筑,根据史料记载内容,适当恢复重要的古迹,或开辟为绿地及敞开空间。同时拆除建筑应建立详细的档案资料。

    “古代的建筑有很多特殊的范式,其实青果巷修缮过程中最大的特色就是修旧如旧,保持原状。” 王殷凯说。

    另一大特色就是新旧区别与可识别性。“不少建筑修缮过程中都会遇到油漆问题,我们在清理完礼和堂留存完好的旧木构件多余附饰、灰尘后,依据古建筑传统油漆做法,从木柱到门、再到窗,油漆颜色必须递减,我们就按此做法,以荸荠红为基准色重新油漆,但油漆后亦与原构件有所区别,对后期修配构件不刻意做旧,尽量做到新旧构件的可识别,力求达到风貌和谐;有些破损不严重的古墙,也不再进行修补,依旧保持它原有的样子。这样,也是让整个街区更有识别性,更加活灵活现。”王殷凯说。

    文物建筑的维修

    难点在于要跟古人“沟通”

    “对青果巷的历史街区的保护,主要就是体现在文物建筑保护方面。”苏州市吴江区文保所高工、青果巷文物保护技术顾问刘延华说。    “跟现代建筑相比,文物建筑维修难就难在,它必须要跟几百年前房屋的主人进行‘沟通’,去了解主人当时建造房屋的初衷和构思,为什么这么建、建来干嘛用?” 刘延华说。

    她给我们举了一个颇具代表性的例子。在对老礼和堂修缮的过程中,在拆除河边违建后,一个完整的河码头呈现在眼前。在古代河码头的作用,一是可以上下货物,二可以作为水源,三也是家庭主妇洗衣洗菜的地方。“这时候按照原来的图纸来施工是不可能的,因为在未发现河码头时设计方案是平屋,现在必须根据河码头的功能对这个区域的使用功能再次谨慎推敲,调整成公共空间对待。”刘延华说,于是,这间屋子的南北、东西向设计也随之进行了合理的调整,业主、设计、施工三方通过商议对原设计图纸进行更改设计和施工,最终效果出奇地好。

    “文物建筑修缮是探索的过程,这也是修比建要困难许多的原因。” 刘延华说。

    刘延华介绍,此外,在城隍庙戏楼修缮过程中,在拆卸清理后期添建墙体发现墙内镶嵌石碑、陶罐“龛口”等遗构,我们给予保留;清理地面铺装时,发现《设计方案》的地面铺装与遗构不符,我们商定了调整设计方案,专门定制铺地用砖,铺装形式按原样施工;对于戏楼保存较好的木雕构件,不重新油漆,而是用家具蜡维护,以尽量让观者看到真实的文物建筑。在对路基进行考古挖掘,对发现的明清路基、古井、前代排水沟、房基等进行保护,对部分可用砖木旧材,做好防潮、防腐、防虫等措施,最大限度进行归位安装。

    “做这些的目的,都是为了保持整个历史文化街区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刘延华说。(文/ 汤怡晨 董逸 郑雨露  杨皓  董臻 夏晨希)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