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焦溪古镇参与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工作作为天宁区的“头等大事”,点燃市民关注参与热情。在焦溪村,26位村民还自发组建成立了“焦溪古镇促进会”。 “焦溪沿河而建,因河而兴,在明清时期焦溪是常州东北端重要的物资集散地与商贸大镇,到了抗战前,焦溪街上有商店200多家,仅百年老字号就有38家。”焦溪古镇促进会秘书长陆金林说,货物进出,人员出入,都离不开码头,每一个码头都是一个生动的故事。 焦溪古镇现存有清晰完整的“一河四桥七街两巷十三弄多圈门”村落肌理。“一河”指的就是龙溪河,宛如一钩弯月蜿蜒穿越古村。 陆金林对码头有了兴趣。他带着80岁的会员仇兆兴,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在0.8公里长的龙溪河畔,调查了当年36个码头的旧址和现状。 “你看这个,东街糖坊码头,就是建国前尤祥等人在这里开设了两间糖坊,规模比较大。”陆金林在走访中了解到,东街糖坊码头始建于清朝早期,重建于1984年后,码头现址在东街8号对面,走道宽3米,共10个台阶,全部是由金山石铺设。 除了东街糖坊码头,陆金林还找到了典当行码头、南下塘姚记豆腐坊码头、进货的宏泰码头、老粮管站码头、焦溪铁木业社码头。“从这些名字上,就能看出码头附近的经营重点,也看出商贸的繁荣。” 最难找的是焦溪班船公司码头,地处南街,但门牌遗失,具体地点也就不详,找了很多人才了解到具体情况。 “除了班船码头,还有一个轮船码头。这两个是有区别的,班船码头的船每天都开,全是人力的,靠纤夫拉纤,而轮船码头的船就是机械化的。” 陆金林说,焦溪轮船码头现在已改为三元桥长亭。 36个码头中,已经有11个码头被筑成平地,但有的站在码头遗址的河岸上,还能看到漫没在河里的台阶。 据了解,焦溪古镇促进会成立近一年来,实现了五大功能,即古镇旅游的导游者、本地历史的见证者、义务奉献的志愿者、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沟通者、为专家服务的向导者,为申遗工作节省人力、成本。 “只要政府有决心,我们就有信心,并且愿意无怨无悔地付出,直到焦溪古镇申遗成功。”焦溪古镇促进会副会长朱荣荣说。(文/凃贤平 张腾昊)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