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是人类有目的地系统地收集、整理、鉴赏,研究人类社会创造的和自然界存在的、带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价值的物品的自觉行为。简单地说,这种“收藏”是一种自觉行为,是一种兴趣爱好。收藏与个人的文化修养、经济实力、周围环境是有紧密联系的。 以往任何时代都没有像现在的社会有一个宽松、稳定、和谐的局面。俗话说:乱世买黄金,盛世兴收藏。当今有一个有一定经济基础的社会背景;爱好收藏和想搞收藏的人也越来越多,具有群众性、普及性,各种新闻媒体推出的“寻宝”、“鉴宝”、“收藏”等栏目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 今天的收藏已发展成为无数平民百姓参与其中的民间文化活动。通过收藏,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或多或少地认识和体会到:收藏不仅保存和弘扬了民族文化,而且还是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好形式、好教材。收藏是一种文化式的休闲和知识型的娱乐。在休闲中学习文化,在娱乐时增长知识。 民间历来有“玩物丧志”的一种说法,其实很片面。我们可以通过无数事实证明:玩物可以明志,收藏可以成才,还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自从上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投身于收藏爱好活动的人越来越多。也就是说,只有老百姓生活条件好了,有一个宽松的环境,比如说双休日,经济收入逐年不断提高。有了这个条件和基础才会去搞收藏、搞鉴赏、搞研究。相反,饭都吃不饱,整天在为温饱奔走,谁还会有财力、精力和时间去搞收藏呢?只有老百姓的物质生活提高,工作劳动时间缩短了,可以自己支配的时间多了,在经济和精力有所富余的条件下,作为多功能的收藏活动也就获得了老百姓的喜爱。 当今世界收藏种类名目繁多,无奇不有。有些物品从它一问世之日起,就可能同时被收藏者作为收藏品珍藏起来。目前已经统计出来的就达一万多种。收藏的对象也极其广泛,几乎宇宙间的任何物品都可以成为收藏的对象。那么,你个人收藏的方向应该是什么?哪一个收藏种类适合你?从广义上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收藏家。而且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所珍爱的收藏,就家庭收藏而言,如各种荣誉证书,比如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证书、学生证、工作证、毕业证书、校徽等纪念品,以及自己或亲人从小到大的照片、朋友往来信件、书报杂志,甚至对自己有特殊纪念的物品,都可以成为收藏的对象。也就是家庭档案、个人成长史。这种收藏可以说是信手拈来,不用花费过多的心血和钱财。所以说平时只要持之以恒的积累,积累就是一种收藏。但是,如果想要在收藏方面取得一些成就,专题收集是必选的,跨出家门、踏上社会、广交藏友是不可缺少的。无论是集字画、瓷器、青铜器、玉器等高档次藏品,还是集邮票、烟标、钱币、票证等普通藏品,其实都要有一个非常精专的收藏知识和收藏精神。这里强调一个收藏知识,就是要不断学习,积累这方面的知识,可以少走弯路,可以少损耗财力和精力。还有一个就是收藏精神,这种精神就是一种毅力,一种信仰,甚至要达到近乎痴迷的地步。但是,一定要掌握一个“度”,过了这个“度”就不好了。 通过无数事例可以证明:我们选择收藏项目时最好要从自己的兴趣爱好、本职工作、周围环境出发。美术爱好者可以收藏带有装潢、造型图案的物品:如烟标、火花、酒标、明信片等;爱好历史的可以搜集古钱币、古铜镜、古籍等;喜欢旅游的可以收藏交通图、旅游门券、风景照片等;在酒厂、烟厂工作的人可以收藏酒标、烟标;在邮电部门工作的可以集邮品;电讯部门的可以集电话磁卡、手机卡等;银行工作的可以集各类钱币、练功钞等;体育彩票、福利彩票销售点的可以集体彩票、福彩票。总之,就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搞收藏。 我们文博鉴赏学会隶属于常州市社会哲学科学联合会,注册会员有500多人,在会员中近年已经出现多家多种类型的家庭收藏馆。有张小清的“酒文化收藏馆”和张小兴的“酒瓶艺术收藏馆”、戈小兴和虞亮的“烟标、烟具收藏馆”、李建华的“古铜镜收藏馆”、吴良夫和朱宝林的“历代碗收藏馆”、吴林雄的“和合馆和留青竹刻馆”、恽仲坤的“龙吟奇石科普馆”、夏坚震的“古代熨斗收藏馆”、周德行的“曦院斋艺术藏品馆”、王秋生的“霞晴收藏馆”、吴红其的“卷笔刀收藏馆”、殷生岳的“水烟筒收藏馆”、羊国文的“江南农文化收藏馆”、陈真的“中国古代性文化收藏馆”、李义平的“常州城砖博物馆”、吴文峰的“连环画收藏馆”、我的“铁路票证收藏馆”以及黄元裕和白清渊的“家庭藏书馆”等数十家。馆里所展示的收藏品是反映社会各个层面、各行各业,是公办博物馆可望不可及的,它们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是公办博物馆不可多得的好伙伴。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