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文史研究 >

陈渡:从古桥到网红打卡地

时间:2025-10-30 10:15来源:常州晚报 作者:吕洪涛
在陈渡村,陈姓和盛姓的村民数量占比最大。但是,村里并没有陈渡的后代。据常州市唐荆川研究会理事包立本介绍,在常州,已经没有陈渡的后人。


    常州地处江南,丰沛的雨水孕育了众多河流河道,桥梁的建设也由此应运而生。在常州,许多地名都以桥命名,这些桥名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
    本期,我们走进陈渡桥,了解其背后的“陈渡”故事……
 
一座陈渡桥
一段唐荆川与老师的师生情谊
 
    “说到陈渡桥,我们对它的感情都很深。”钟楼区文化馆工作人员佘朝洁一直关注陈渡桥,还专门写过与此桥有关的文章。上世纪九十年代,她经常骑着自行车从花园新村去常州技术师范学院(现名江苏理工学院),途中都要经过一座桥,这是一座双向车道的水泥桥,如今被大家称为“老陈渡桥”。但是,在一些陈渡片区的老居民眼中,该桥是第三座陈渡桥,因为在它之前还有两座陈渡桥。
    据档案记载,历史上,位于陈渡运河段上的第一座陈渡桥,桥址位于叶家浜(今荆川村委陶园村),由明朝时期抗倭英雄唐荆川为纪念陈渡先生所建。
    在常州民间故事中,陈渡是位颇有名望的老学究,虽然没成为唐荆川的老师,却向唐家推荐了奔牛镇上的叶霖先生。叶先生不仅为唐荆川解惑传艺,还向其传递正直为人、爱国爱民的思想,成为唐荆川奇崛人生的引路人。后来,唐荆川在南运河上架起一座石桥,欲取名为“叶霖桥”,叶先生却婉言谢绝,建议以陈渡先生来命名此桥。于是,“陈渡桥”便成为常州城家喻户晓的地名。
    但该桥后续如何,却鲜有人知,大概由于年代久远、兵燹等因素,此桥消失。
    根据陈渡村委提供的资料,清光绪年间,离第一次建桥300多年后,民间集资在原桥址西北方向约数百米处的运河上建成一座石板桥,为继承唐荆川先生的遗志,命名此桥为陈渡桥,也就是第二座陈渡桥。
    该桥为单孔石级拱形高桥,东西两边共90多级台阶,桥长约20多米,宽约4米,高约5米,桥背两侧均有实心石护栏,高约60厘米,厚约20厘米。桥东南堍、西北堍、西南堍分别建有码头,其中两处为货运码头,一处为客运码头,轮船直通市中心。
    据老村民回忆,该桥四周建有石条街,离桥东、西约100米处分别建有防洪分水河。
    “陈渡老街也因桥而生、因桥而盛。鼎盛时期,老街有各类商贸店家、娱乐场所等60多家,是周边数十里的经济文化中心。”陈渡村村民高美芬说。
 
每一座陈渡桥都有独特使命
见证了历史发展
 
    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随着运河拓宽,第二座陈渡桥被拆除。之后便建造了一座水泥拱桥,也就是第三座陈渡桥。该桥桥身及东西引桥全长约300米,宽约10米,建成于1978年5月。
    随着近年来城市建设的步伐加快,第三座陈渡桥仅供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汽车在不远处的一座混凝土公路桥——新陈渡桥(陈渡新桥)上面行驶。
    高美芬感叹,她虽无缘亲眼目睹第一座陈渡桥,但与后两座“老陈渡桥”千万次地亲密接触,可谓“情深深,意绵绵,思念无穷”,“一座陈渡桥的变迁史,就是故土陈渡沧海桑田日新月异的真实写照”。
    在网络上,也经常有网友回忆第二座陈渡桥的拱形高桥:“晴朗天气,站在桥上,朝东南方向看,可以看到无锡的两座山,可见桥有多高了吧!”
    近年来,为了推介和传播陈渡文化,陈渡村向社会征集了一些拱形高桥的老照片。在这些老照片上,人们可以一睹这座老桥的风采。
    除了老照片,一些钱币收藏爱好者还在常临币上发现了这座古桥的形象。常临币是抗战时期流通于常州地方的一种代用币,由店铺、商会等非国家金融机构发行,仅限于所在乡镇或店铺流通使用,流通时间很短。在常临币上,那座陈渡桥如一弯新月,姿态雄伟。
 
在常州
陈渡不仅仅是一座桥

    在陈渡片区,与陈渡有关的地名,除陈渡桥,还有陈渡村、陈渡草堂、陈渡花苑、陈渡码头广福街等。
    “陈渡村村名的来源直接和陈渡桥有关。”陈渡村党委书记徐涛告诉记者,目前,陈渡村占地2.1平方公里,下辖12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常住5130人。
    在陈渡村,陈姓和盛姓的村民数量占比最大。但是,村里并没有陈渡的后代。据常州市唐荆川研究会理事包立本介绍,在常州,已经没有陈渡的后人。
    在陈渡村周边有荆川公园和陈渡草堂。唐荆川一生四次入朝为官,两次被罢归乡,都是在陈渡草堂闭门修学、习文练武,完成其人生境界的提炼和升华。在陈渡草堂,他潜心于唐宋散文,天文、地理、乐律、兵法无不涉猎,著下《左》《右》《文》《武》《儒》《稗》六编,并抛出“诗文一事,只是直写胸臆”之语。也是在陈渡草堂,他与王慎中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与归有光一起被誉为“嘉靖三大家”,并与宋谦、王守仁、方孝孺等并称“明六大家”。
    归隐陈渡草堂的十多个春秋,唐荆川一面推崇三代、两汉文学传统,一面致力于唐宋文学的继承和发展。由他所发轫的经世致用思潮,经后世常州学派发扬光大,成为影响整个中国近代思想的源流。
    现在的陈渡片区,是年轻人喜欢来的网红打卡地。徐涛介绍,清潭路上的陈渡桥美食街,在自发的市场力量和政府的引导扶持下,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甚至越来越红火,堪称“出圈”的典范。陈渡码头创意园内的广福街,也聚集了多家网红餐厅,涵盖火锅、烧烤、创意菜等品类,成为年轻人聚餐的网红打卡地。
    “陈渡这个地名见证了时代的变迁,承载着无数人的记忆与故事。在这里,历史与现代交融,为我们呈现出一幅独特的画卷。” 文/吕洪涛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