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武进戚墅堰大桥下的福鑫园小区,有一家免费开放的龙墅集艺馆,展出馆主、常州市文博鉴赏学会副秘书长、常州市戚墅堰书画协会秘书长徐汉平20多年来精心收集的各类文化藏品,其中1500多份纸质文献、500多件折纸和20多件米粒草书,被当地文化界人士誉为“三绝”。 龙墅集艺馆内藏有1500多份纸质藏品,包括红白契、税券、房产凭证等32个品种,多数与常武地区有关,特别是一批阳湖县丰北乡的清朝中后期纸质文稿,为武进地方文化研究提供了十分丰富的基层文献。为研究这些文书,徐汉平还向戚墅堰档案馆研究人员请教,撰写了600多篇文章,以挖掘这些文书背后的故事。 馆内有6节柜台,展示徐汉平自己创作的折纸作品。这些折纸都由白纸折成,大的不过10厘米长,小的只有1厘米左右,看起来就像是真品的微型模型。其中有渡船、百灵台、石臼、面盆架、独轮车等已经很少见或已消失的物件,甚至还有戚墅堰老街的石牌坊以及两边走动的各色人等。 徐汉平从小生长在戚墅堰老街一带,少年时代起,他就开始关注民风民情,尝试着用折纸来描绘他所见所闻的生活。折纸作品虽小,但每一件的折法都是徐汉平自创,不用一点胶水。折纸是民间的一项古老技艺,徐汉平希望能申报成为非遗项目,使之得到更好的传承。 同时,在龙墅集艺馆展出的20多件徐金龙米粒草书,是徐汉平精心挑选的。徐金龙是徐汉平的父亲,曾获“当代百名优秀美术家”、“中国画坛百杰”等称号,他自创的米粒草书,曾于上海世博会展出,书迹还被印上了世博会的门票。记者在现场看到,无论是墙上悬挂的扇面、横披,还是展柜里的“福禄寿”草书作品,其笔走龙蛇的态势,让人赏心悦目。 此外,龙墅集艺馆还收藏了当地书画大家王日曦的作品、木雕家江维平的现代书刻,集中展示了当地的书画艺术。徐汉平表示,过几年正式退休后,他将在馆中进行资料整理和写作,争取出版一批“民间记忆”。(文/张军) (责任编辑:D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