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受去年夏天超强暴雨和年初“世纪寒潮”,是否会影响今年公园花展的效果?记者昨天到东坡公园和圩墩公园实地了解牡丹和桃树生长情况。 清晨的东坡公园游客不多,格外安静,梅花已开,老运河畔的迎春一片金黄。在半月岛上,园艺工人正给一株株牡丹松土,忙得满头是汗。 公园管理处主任俞国庆告诉记者,牡丹喜干燥凉爽,年初的寒潮对大多数牡丹来说倒是好事,受冻后土壤变松了,只有少数萌发较早的不能受冻,他们根据天气预报都搭了竹架,用薄膜、草帘采取了保暖措施。但是,去年夏天的连续超强暴雨,让土壤的饱水率达到80%以上,尽管当时园林部门及时开沟排水,但对部分地势较低处的牡丹仍产生了致命的影响,有10%的牡丹受淹死亡。 园景科科长周星说:“为了不影响今年牡丹花展的观赏效果,我们在灾后新种补植了600多株牡丹,相比往年,在半月岛月云峰周边又增加了150平方米牡丹种植面积,尤其是今年还引进了50多株30年花龄以上的稀有大株型牡丹。”为让异地引进的牡丹在本地更好地生长,园艺工人不仅调整了地形,还在本地的粘土中掺沙和草灰,改善土壤排水条件。 记者看到,目前公园的牡丹基本都已发芽,整体长势良好。较高地势的牡丹,因为排水条件好,明显长得壮,花蕾多。 在圩墩公园,记者了解到这里的桃树在去年的暴雨灾害中也损失惨重。桃树与牡丹的根系同属肉质根,长时间被淹容易腐烂。 该公园管理处副主任夏芳芳介绍,去年11月份,公园根据受淹情况及时引进补种了100多株桃树。观赏桃树共有六大品种群,以前圩墩公园缺少曲枝桃,这次通过补种,已经拥有观赏桃的所有种类,总共达1000多株。今年以来还对桃树品种进行了优化,在“花溪湿地”区域增植了不少观赏效果较好的帚型桃。目前,桃树基本都已孕育花苞,到3月底会迎来满园灿烂。 市园林局风景园林处处长戚维平介绍,去年,我市各大公园经历罕见洪涝灾害后,各公园结合灾后恢复工作,不仅进行了园景恢复,还相继引进了一批特色花卉植物。(文/周瑾亮 蒋挺) (责任编辑:DY) |












